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南丘陵区位于四川省南部,该区域地形多样,丘陵、山地和盆地错综分布,气候温和湿润。川南丘陵区长期的农业生产使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自然恢复困难。当地尝试用硬头黄竹作为主要植被进行生态恢复,获得良好效果。硬头黄竹是四川本地的乡土竹种,根系和竹秆密集,自然分株繁生能力强,但若根茎过于密集则分株能力下降。下图示意不同恢复年限川南丘陵区硬头黄竹林020cm深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分布。

(1)分析川南丘陵区生态破坏后自然恢复困难的原因。
(2)说明川南丘陵区运用硬头黄竹恢复生态环境的可行性。
(3)指出川南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硬头黄竹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 . 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大兴安岭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与东北地区相比,西北地区该沉积物颗粒疏松、钙含量普遍偏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沉积物在大兴安岭西侧宽度较大,东侧少见的主要作用(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滑坡泥石流堆积D.冰川堆积
2.与东北地区相比,西北地区该沉积物颗粒疏松、钙含量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     
A.降水少,淋溶少B.植被少,生物作用弱
C.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D.海拔高,冰川作用强
2024-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顶部发育的背斜谷地,被称为“螬上”。该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螬上”村民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逐渐打造出爽口脆甜、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螬上萝卜”。“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日录,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目前年产量达9000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下图示意“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

(1)描述“螬上”的地貌形成过程。
(2)分析“螬上”土壤瘠薄、时常缺水的原因。
(3)比较两个发展方向,指出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纳木错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牧草广布,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湖中生活着大量古老鱼类。左图示意纳木错位置和流域范围,右图为纳木错水面面积与蓄水量变化趋势。

(1)推测纳木错属于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
(2)结合纳木错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区域气候变化特点。
2024-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指出坦噶尼喀湖的形态特征,并说明该湖的形成原因。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当地干季时,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坦噶尼喀湖上鸟类众多,被人们称为鸟的王国。简述其主要原因。
2024-04-0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2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

材料二、下图为火地群岛位置示意图及游记中的景观照片。

(1)描述火地群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3)乌斯怀亚民居为低矮的小木屋,且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2024-03-30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冬季利用农闲对耕地进行翻耕是传统的养地之道。 常年浅耕,在犁的长期挤压下形成犁底层,通透性差,肥力减弱,根系得不到充分扩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冬季深耕对土壤的影响是(     
①改良土壤结构          ②犁底层更加紧实     ③增加腐殖质含量       ④减少病虫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适合进行深耕,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强B.土层薄C.地下水位浅D.昼夜温差大
2024-03-20更新 | 49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____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2024-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蒸散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主要包括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截留降水或露水的蒸发。我国南方某海岛由钙质砂堆积而成,降雨入渗速率较大,使得岛礁几乎没有可用的地表淡水。下图为“该海岛不同下垫面对蒸散速率的影响示意图”,下图示时段内均为晴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空旷地草地蒸散速率高于空旷地砂壤土的主要原因是草地(     
A.平均温度较高B.土壤水分较多
C.叶片面积较大D.整体风力较强
2.导致林间带蒸散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降水D.云量
3.7月27日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力较强B.温度较低C.晴转多云D.湿度较高
2024-03-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包括(     
①降水量少,土壤墒情差②地表以下有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深入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多风大④土壤酸性强,土壤贫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在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区域植树造林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①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②林下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加剧
③地表水体富养化,水质变差④树木蒸腾加剧,地下土层更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①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②退耕还林总比还草生态效益好
③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④恢复自然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