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海岸山脉的山麓盆地地带,介于南纬18°~28°之间。终年高温干燥,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少于0.1毫米,曾经在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滴雨未下,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干旱河谷广布。在超强厄尔尼诺年份才会出现暴雨,这些干河床才会有水流,但这样的机会30~50年才会出现一两次。考古发现,阿塔卡马沙漠竟是鲸的陵地,有着凄美的西班牙语“CerroBallena”(鲸之陵)之称。下图是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指出纳斯卡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的边界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板块运动改变了区域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阿塔卡马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预测未来几万年的阿塔卡马地区海拔变化趋势,并简单说明原因。
2 .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已表示安第斯山脉。据此回答。

(1)说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带甲、乙、丙、丁四自然带分布形状的共同特征,并分析该特征的形成原因。
(2)B地的自然带是____,从A地到D地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的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
(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五要素)分析丙地的环境特征。
2024-0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以北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地表第四纪沙性沉积物深厚,面积达4.22万km2,5世纪前这里曾是良好的牧场。榆林市地处横山与驼峰山间榆溪河两岸,历史上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5世纪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我国的第四大沙漠。下图示意毛乌素沙漠位置。

材料二:河套平原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采用“上膜下秸”技术即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

(1)说明在5世纪后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形成过程。
(2)推测陕西省榆林市历史上被称为驼城的主要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地区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原因。
(4)从土壤角度分析,“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
2023-12-18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4 .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
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多山地,年降水量约1778mm左右,集中6~10月;区域内人口稀少,农业不发达。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和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印度政府提出河流连接计划,修建水渠连接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

材料二:图1为南亚局部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高哈蒂气候资料图。材料三: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近年来班加罗尔、钦奈和海德拉巴构成了“金三角”高度集聚区(图3)。


   
(1)根据流域内气候特点,分析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印度的河流连接计划对孟加拉国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班加罗尔成为软件产业集聚地的主要区位优势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2023-07-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其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之地。


   

材料二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来代替上衣,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纳米比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70%需要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察地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分析纳米比亚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7 . 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咸海因人类不合理利用而迅速萎缩。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于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中间最大的湖心岛是复活岛,近几十年来,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锡尔河是其主要补给支流之一,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9月。读咸海地理位置示意图及1984-2010咸海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咸海及所在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势低洼,阿姆河等河流在此汇聚,积水成湖,是中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中亚夏季降水较多
C.中亚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D.棉花是阿姆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2.推测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不断上升B.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
C.围湖造田,开垦耕地D.入湖泥沙多,不断淤积
3.锡尔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程长B.支流众多C.中上游高差大D.常年受西风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1)。

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2)。


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3)。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4)亚马逊流域国家在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上陷入两难境地。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023-02-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9 .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2022-10-02更新 | 650次组卷 | 40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B)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区域主要湖泊分布图。


材料二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位于伊犁河下游的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西湖广阔而水浅,水深不超过11米;东湖水面窄,水深约25米。材料四:伊塞克湖位于北天山的昆格山和泰尔斯凯山之间的盆地,湖面海拔1600米,水域面积6300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702米,为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湖水盐度较高(5.8‰),为高山不冻湖。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里海南北部湖底坡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3)简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022-08-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