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碳排放量。信息经济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研究表明,信息经济对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下图示意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     
A.2011-2013年郑州是我国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
B.2011-2016年我国北方地区碳排放强度持续增强
C.2011-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持续向北移动
D.2015-2016年我国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速度最快
2.下列因素中,对碳排放强度重心移动影响最小的是(     
A.环境质量B.技术创新C.资源状况D.消费水平
3.与东部地区相比,信息经济对我国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     
A.生产总值更大B.原有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C.人口规模更小D.信息产业服务设施更发达
2023-09-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 . 陇南市地处西秦岭,扼陕、甘、川三省要冲,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区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长期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虚线可能是指(     
A.等高线B.行政界线C.交通线D.流域界线
2.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皮毛厚,体态肥﹣﹣气候温暖,生长迅速
B.皮毛黑白相间﹣﹣竹林里识别同类
C.视力差,听觉好﹣﹣竹林茂密,视线受阻
D.四肢发达有力﹣﹣山野中奔跑猎食
3.为了大熊猫能够自由串门相亲恢复基因交流,国家公园管理局应该(     
A.建设空中或地下廊道B.建设人工育种基地
C.整体搬迁区内的城镇D.建立科普宣教基地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纽芬兰岛系北美大陆东部阿巴拉契亚高地的延续。纽芬兰山川奇特,峡湾迤逼,海岸礁岩峥嵘,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纽芬兰岛属紧靠大陆,气候冬冷夏凉。它是地质、考古和生物学家、野外旅行者的理想目的地。这里曾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盛产鳕鱼,但上世纪后半叶逐渐走向消亡以致难觅鱼群踪迹。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推测纽芬兰岛的形成过程。
(2)简述纽芬兰渔场形成的具体成因,并说明其现今难觅鱼群踪迹的原因。
2023-07-2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高考冲刺试卷(五)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塞湖,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形成的堰塞体阻断山谷、河流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堰塞体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一旦堰塞体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堰塞湖形成及自行消失的过程。

   

(1)描述图中堰塞湖形成及自行消失的过程。
(2)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现存堰塞湖多的自然原因。
(3)堰塞湖的形成对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影响有利有弊,请从利弊中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优化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在其北部和西部山区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

   

(1)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传统产业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企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京津冀北部和西部山区成为该区域生态屏障的原因。
(3)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带来的有利影响。

6 .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海岸线曲折,多峡湾。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火地岛西部和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这些苔藓植物可以从陆地水中选择性吸收化学元素,分泌酸性物质。下图为火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地岛雪线高度低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B.坡向C.植被D.降水
2.火地岛西部和南部适合苔藓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①极地东风,风力强劲②生长环境潮湿③冰川侵蚀,土层薄④地形坡度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苔藓植物生长使得当地(     
A.大气杂质减少B.土壤肥力改变C.昼夜温差增加D.冰川面积扩大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候鸟(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越冬地。近年来,受长江上游水库群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使得候鸟越冬环境更加复杂,且形成了“丰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2020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多轮强降雨,其中江西省遭遇了持续性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连续性暴雨天气。造成鄱阳湖面积涨水期从北向南扩张,而在退水期从南向北萎缩。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图乙示意2019和2020年鄱阳湖丰水期月平均水位及枯水期不同水位持续时间。


   
(1)简述鄱阳湖“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景观形成的原因。
(2)研究表明,2020年鄱阳湖越冬水鸟多样性减少,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鄱阳湖水域面积涨水期从北向南扩张,退水期从南向北萎缩的过程。

9 . 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B.热量C.堆积状况D.盛行风向
2.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3.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D.上海港泊位不足
2023-07-04更新 | 586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10 . 冰川是全球环境变化灵敏的响应器。下图示意阿拉斯加湾某濒海冰川同一区域1941年(左)和2004年(右)的不同景观。近几十年冰川消退后,当地出现幽深的峡湾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川消退后,在消退区可出现的景观变化是(     
A.野生动物减少B.裸岩面积减少C.植被覆盖增加D.平原面积增加
2.峡湾形成后,冰川消退加快。峡湾对冰川消退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     
A.海浪顶托破冰B.海水释热融冰C.寒流加快运冰D.海风强劲蚀冰
3.1941—2004年当地下垫面的变化可导致(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温度下降C.地面辐射增强D.水面蒸发减弱
2023-06-21更新 | 279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地理真题(网络收集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