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1 .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乙为该区域来来利用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D.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2.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降低B.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C.地形更加平缓D.生态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
2023-07-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尤通黑门山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52m,地处挪威内陆,山麓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mm。下图示意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趋于冷湿的时段是(     
A.1968~1970年B.1978~1980年C.1988~1990年D.2016~2018年
2.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的进退趋势主要取决于(     
A.冬季降水B.冬季气温C.夏季降水D.夏季气温
3.挪威西海岸的冰川相比,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更大,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降水量更小③冰川规模更大④冰川高度更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23-24高一上·山西朔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3 .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类植被不同的形态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植被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肉质茎叶——吸收水分B.乙——叶面缩小或退化——贮存水分
C.丙——覆盖绒毛——抵抗灼热D.丁——根系发达——减少水分蒸腾
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若当地年降水出现了增多趋势,则丁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上部分植株变小
2023-01-12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障壁岛是狭长形的高出海面的砂岩体,平行于海岸分布,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下图为意大利威尼斯障壁岛和潟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障壁岛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①海岸有稳定的沙源供应②海域宽阔,坡度大③潮汐涨落的幅度小④坚硬的岩石直逼海岸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障壁岛的变化趋势是(     
A.面积扩大,数量增多
B.面积缩小,趋于消失
C.变化不大,保持稳定
D.变化显著,此消彼长
2023-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下,可以遮阳避雨、休闲娱乐、充电停车、种植花卉蔬果,既能为人们活动提供丰富的共享空间,又能为城市提供绿色发展的电力能源,同时光伏树设计兼具储能及互联网功能。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下左图为一光伏树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甲、乙两地为我国不同区域的两座城市。



(1)说出甲地到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趋势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2)说出光伏树发电储能效果的一年中冬夏季变化和一天中的昼夜变化。
(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甲地适合建设光伏树的优势条件。

6 .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我国北方塞罕坝林场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减轻风沙危害B.增加生物多样性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
2023-01-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生在塔里木盆地旅游时写道:沙地上有众多凸起的沙包(图),沙包上有灌丛,叶针形,枝条柔软。观察沙包发现,根系错综复杂,沙层和枯枝落叶层交替,层层相叠,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沙包上盐分明显多于周围荒地。从与村民的交谈中获知,此灌木名为柽柳,其根系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曾因人们大量砍枝挖根做燃料和盗挖寄生名贵中药,柽柳数量一度严重下降。



(1)说明柽柳特性是如何适应风沙环境的。
(2)指出柽柳遭破坏后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1-12更新 | 18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局地环流中的一种,属于大气中尺度环流系统。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境内,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湖陆风现象明显。下图示意某年某月日均14时鄱阳湖区域温度(细灰线,单位:℃)分布,粗黑线内区域表示鄱阳湖,阴影区表示山地、丘陵地形。正常年份,该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连续的高温天气,鄱阳湖“干湖”现象趋势加剧。



(1)指出该月所属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判断图示时刻鄱阳湖地区出现的湖陆风类型(湖风或陆风),并分析原因。
(3)试从太阳辐射角度分析鄱阳湖湖风与陆风出现互相转换的时段。
2023-07-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判断(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
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高纬度农业产量增加B.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C.全球各地降水减少D.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3.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发生拉尼娜现象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会出现(     
A.南赤道暖流增强B.海水蒸发增大C.涌升补偿流减弱D.浮游生物骤减

10 . 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下图是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区面积B.离陆远近C.太阳辐射D.封闭程度
2.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     
A.南海到东海B.东海到黄海C.渤海到东海D.黄海到东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