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1 . 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读青海湖略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2)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请分析可能原因。
2023-07-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尤通黑门山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52m,地处挪威内陆,山麓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mm。下图示意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趋于冷湿的时段是(     
A.1968~1970年B.1978~1980年C.1988~1990年D.2016~2018年
2.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的进退趋势主要取决于(     
A.冬季降水B.冬季气温C.夏季降水D.夏季气温
3.挪威西海岸的冰川相比,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更大,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降水量更小③冰川规模更大④冰川高度更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且蒸发总量有上升趋势。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   塔里木河地处干旱区,近几十年来,这里的灌溉面积增加了10倍以上。大西海子水库修成后,水库以下河段开始断流,沿河两岸胡杨林面积不断萎缩,台特玛湖一度干涸。

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塔里木河及博斯腾湖附近水系示意图”


   
(1)甲、乙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
(2)1960-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3)近年来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是什么?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大西海子水库的建设给塔里木河下游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2023-06-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科学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3-24高一上·山西朔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4 .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类植被不同的形态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植被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肉质茎叶——吸收水分B.乙——叶面缩小或退化——贮存水分
C.丙——覆盖绒毛——抵抗灼热D.丁——根系发达——减少水分蒸腾
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若当地年降水出现了增多趋势,则丁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上部分植株变小
2023-01-12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我国于2004年建立的北极黄河站就位于新奥尔松地区。下表为1936-2015年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变化与温度、降水趋势对比,如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变化

面积变化(km2)

冰川变化速率(km2·a-1)

温度线性趋势(℃·a-1)

降水线性趋势(ml·a-1)

1936-1985年变化

-11.50

-0.235

-----

------

1985-2000年变化

-2.34

-0.156

0.095

1.023

2000-2015年变化

-3.37

-0.249

0.098

4.781

1985-2015年变化

-6.07

-0.202

0.11

3.877


1.影响冰川转化为冰碛地貌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冰川融化的速率②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向③冰川所处地形的坡度④冰川的海拔高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读上表,以下针对新奥尔松地区冰川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对冰川地貌面积的变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B.该地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物质减少不能抵消降水量增加所引起的冰川物质的增加
C.气温上升是该地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影响因素
D.该地冰川变化的速率在逐年增加
2022-11-04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盂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1)说出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
(2)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3)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4)推测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2022-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200万年前,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它是一个外泄湖;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目前,与初期的湖区相比,青海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材料二: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1)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原因。
2022-04-2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世纪50、60年代,博斯腾湖的湖水矿化度约为0.60g/L(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80、90年代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湖水矿化度达到了1.87g/L。近些年为保护生态,当地政府引导农民退耕还牧,湖水矿化度又发生了变化。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较显著。



(1)判断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指出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对该区域水循环环节的直接影响。
(2)近年来开都河沿岸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说出博斯腾湖矿化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11-01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设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北坡造林易成活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较弱,土壤湿度较大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
C.光照较弱,昼夜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气温较低
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减轻水资源污染B.改善空气质量C.减轻热岛效应D.减缓变暖趋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