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2-06-03更新 | 57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2月20日~22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北疆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产生影响。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G锋。下图示意21日20时青海湖G锋位置。



(1)判断此时“西路冷空气”和“东路冷空气”势力强弱的差异,并说出判断依据。
(2)从地形角度,分析造成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差异的原因。
(3)有人认为,此次青海湖G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的危害较大,有人认为危害较小。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6-02更新 | 59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3 . 降雪是空气中的水汽经凝结而成的固态降水,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自然过程之一。降雪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积累,形成积雪,构成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冰川的物质基础。下图为1991—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空间分布(图1)和1991—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月降雪日数分布(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甲地及附近区域为年降雪日数低值区的原因是(     
A.常年受冷高压控制B.北部高原高山阻挡水汽
C.位于谷地,海拔低气温高D.位于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2.关于图2全年中春季降雪日数最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高原气温回升迅速,升温明显对流旺盛
B.南部暖湿气流的逐渐加强和北部冷空气的频繁活动
C.高原春季积雪大量融化,近地面水汽充足
D.青藏高原海拔高,春季气温低,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

4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与毗邻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及其差异的季节变化图(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近年来,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耕地与毗邻林地的最大温差出现在(     
A.2月B.5月C.8月D.11月
2.影响该区域耕地与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量②地表反照率③天空云量④水分蒸发(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大量耕地撂荒可能导致该区域(     
A.冬夏温差增大B.日照时数增加C.平均气温降低D.年降水量减少
2022-03-23更新 | 78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5 . 黄河上游某古老江心洲平均海拔约4600米,面积还在持续增大。据调查,该江心洲上不同树龄的灌木植被仍然保持着原生自然状态,没有乔木植被发育。下图是该江心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2.该江心洲没有乔木植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瘠薄B.热量不足C.水分过多D.风力强劲
2022-03-23更新 | 834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6 . 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A.塔里木盆地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D.黄土高原
2.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A.降水偏少B.夏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D.地形雨偏多
3.从沉积剖面64㎝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A.农业活动B.聚落分布
C.河流沉积D.寒冻风化
2022-03-18更新 | 229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2022-03-18更新 | 2526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下面气候与植被相关性示意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季风C.地形D.洋流
3.泰加林可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暗针叶林常绿,往往阴暗郁闭;明亮针叶林往往落叶,林间透光性好,林下种群相对丰富。若要寻找紫貂、驯鹿、人参、乌拉草等名贵动植物则应去(     
A.兴安落叶松处的明亮针叶林地带B.云杉、冷杉分布的暗针叶林地带
C.新疆阿尔泰山山麓暗针叶林地带D.兴安岭所有明亮、暗针叶林地带
2022-02-27更新 | 49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测试(一)地理试题

9 . 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升温会抑制其生长。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生长季(6-9月)降水量可达958mm,多暴雨,植被覆盖率高,地表多疏松火山喷发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生存空间增大B.水分条件改善C.光合作用增强D.种间竞争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小叶章侵入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积雪减少D.土地广布
3.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物群落(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2022-02-25更新 | 567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
(2)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随着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