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植被、沙源和风力等对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柽柳,为落叶灌木,在干旱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可在干旱沙漠地区形成特有的灌丛沙丘。下图为柽柳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

(1)植被是灌丛沙丘形成的基本条件。概括灌丛沙丘植被的生态特性。
(2)以柽柳灌丛沙丘为例,简述灌丛沙丘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灌丛沙丘对减轻荒漠化的意义。
(4)随着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新疆塔中地区不少光伏电站建造者开始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工业治沙方式。请你为塔中地区光伏治沙的可行性提出理论依据。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关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沺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3)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2020-04-20更新 | 6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4 .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
C.盐度高D.水位低
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向外海推移B.高度降低
C.外坡受侵蚀D.体积增大
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泄沙排洪
2020-02-02更新 | 275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人为原因造成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漠,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水稻。左图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材料二:目前内蒙古养羊业存在怪圈,一方面牧民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卖羊价格却很低,另一方面羊肉进入流通环节后,无论是饭店还是零售,价格始终坚挺。


(1)分析科尔沁沙地种植衬膜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
(2)说明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科尔沁沙地面积扩大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提出内蒙古养羊牧民持续增收的可行性措施。(至少写出3点)
2020-01-1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北端,海拔在3000米至6000米之间,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马拉雅山脉。该地区山高谷深,自然环境恶劣,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达到零下25℃,昼夜温差巨大,高山荒漠地貌贫瘠如月球表面,这里就像一块神秘的“月之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给这里带来严重的用水危机,尤其是在每年4、5月份的播种期,因为缺水,河谷种植业与山地畜牧业无法进行,旱情愈演愈烈,拉达克一些村民开始逃离家园,成为“气候变化难民”。

材料三 机械工程师旺茨桑马,发明了“冰雪佛塔”(下图),他将上游河床下的地下水用管引到低地。水自上而下喷涌而出,在零下20℃甚至更低的气温下,立即结成冰凌,这样一层层覆盖下来,像是冰川形成的过程。但冰塔的融化非常缓慢。3月中旬,当所有平坦地面上的冰融化后,冰塔还矗立着,气温接近30℃时,出现了绿叶茂盛的树木与雪白冰塔并存的罕见景象,直到5月18日,冰塔才完全消融。



(1)分析拉达克地区成为“月之地”的原因。
(2)分析拉达克部分村民变为“气候变化难民”的原因。
(3)简述大规模建造“冰雪佛塔”对拉达克自然环境的影响。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7 .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可以定量的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数量的多少。下图示意2004、2006、2008年我国某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及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阔叶林林下地被物稀少,其水土保持功能较弱,主要是因为
A.图示地区的阔叶林比较单调矮小B.降水在叶面形成的雨滴对地表击溅较强
C.阔叶林林冠层对降雨没有截留作用D.图示地区阔叶林生长区地表土壤疏松
2.图中农用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高B.地形坡度小C.降水强度小D.耕地面积小
2019-05-15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中的阴影区域分布着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阴影区域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分析该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4)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8-0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9 . 参加国际地理奥赛的中国选手将对图示区域进行模拟野外考察比赛,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各题:

(1) 出发前,中国队员从网上查到: 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B城过境,请你帮助他们预测B城未来72小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2)来到C城市,队员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城市街道两旁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不是太阳能发电,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3)居住在D山区的猎手们介绍“近年来, D山脉的草甸位置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 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简述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并推测该地还会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2018-06-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是指某一区域植物(包括茎、叶、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的比率,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显著影响覆盖度的变化。宁夏位于黄土高原西北,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错落,植被类型、气候特征、农业活动差别较大。图5-1为宁夏区域划分示意图,图5-2示意宁夏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



(1)分析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原因。
(2)宁夏植被覆盖度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宁夏植被覆盖度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描述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