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陂,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下图为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后建了木兰陂,该工程至今保存完整,并发挥着水利效用。为了发挥综合效益,当地政府新建宁海闸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木兰陂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河道较为宽阔,建设工程量小B.地形较平坦,比降小,水流缓
C.位于钱陂下游,泥沙沉积较少D.距海近,受兴化湾海水影响小
2.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影响是(     
①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
②降低木兰陂附近地下水位,缓解木兰陂附近地面下沉
③抬升木兰陂以上河段水位,减少木兰陂以下河段泥沙淤积
④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减弱泄洪放水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 浒苔属于一种绿藻类植物,适宜生长在水温20-25℃的海域。青岛附近海域已连续十多年遭受来自苏北浅滩养殖区的浒苔潮侵袭。读某时段黄海海域浒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青岛遭受浒苔潮侵袭的主要季节及原因(     
A.春季温度适宜B.夏季洋流影响
C.秋季光照充足D.冬季季风影响
2.关于浒苔潮影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B.为鱼类等生长提供氧气
C.形成新的自然旅游景观
D.为鱼类等提供丰富饵料
2024-03-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年平均径流量约为黄河的5%。在汾河入黄口处,黄河的河床高于汾河。汛期流量较大时,黄河的顶托作用对汾河水文特征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明清以来,汾河入黄口不断南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入黄口稳定在庙前村附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汛期时黄河对汾河下游河段的影响(     
A.行洪速度加快B.侵蚀能力加强
C.泥沙淤积加剧:D.水位差异加大
2.明清以来,汾河入黄口不断南移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沉积速度小于汾河泥沙沉积速度
B.黄河河床抬升速度大于汾河河床抬升速度
C.黄河河床抬升,汾河河床下降
D.黄河河床下降,汾河河床抬升
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该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上升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河流径流量变大
2024-02-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现象。读某地灌丛林与周边地区岩层剖面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灌丛的特征是(     
A.密度极大B.根系发达C.叶片硕大D.花朵肥大
2.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阴雨天气,截留雨水B.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C.晴天遮阳,减少蒸发D.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3.气候和生物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B.湿热地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更慢
C.没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
2024-02-1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雪蚀洼地是在山坡上由大量冰雪融水作用,逐渐形成宽而浅的洼地(下左图),分布在雪线以下、林线以上的高山永久冻土带。其形成与所处环境中风化条件、冻土的分布和适当的坡度密切相关。长白山天池东北坡,坡度约为15°-25°,基岩抗风化能力弱,雪蚀洼地广泛发育(下右图)。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增多,雪蚀洼地将会发生变化。



(1)说明天池东北坡利于积雪保存的条件。
(2)分析春季天池东北坡雪蚀洼地易发育的原因。
(3)随气候的变化,推测雪蚀洼地将会发生的变化(扩大或消失),并说明原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A.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
2.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和地势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
C.地势和生物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
2024-02-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河北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它是在大气、水、生物、岩石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生物是影响土壤形成关键性的因素。如果没有生物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图1为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图2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土壤。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图2所示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低,试从气候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4-03-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8 .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貌类型组成是(     
A.背斜山,向斜谷B.背斜谷,向斜山C.断块山,断陷谷D.褶皱山,断陷谷
2.导致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地形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受流水作用的影响该地发生的变化是(     
A.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B.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C.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D.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2024-03-03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尾迹云”,俗称“飞机拉烟”,是飞机飞过极冷、极湿的空气时,发动机尾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一种特殊云系。据《美国气象学会公报》载文,喷气式飞机在天空中遗留的凝结尾迹聚集成云会影响地面温度。下图示意“尾迹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温带地区“尾迹云”下限高度最低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喷气式飞机在天空中遗留的尾迹凝结聚集成云会(     
A.增强地面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削弱保温作用D.增大昼夜温差
2024-02-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高海拔盆地泥炭层被誉为“古气候研究理想档案”。泥炭层由泥炭和少量泥沙构成。泥炭是沼泽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主要物质是沼泽植物残体。泥炭的腐殖质数量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可用于指示古气候。下表是两类泥炭分布区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分类甲类乙类
地点长白山哈尼青藏高原红原湖北神农架福建天湖山
地面高程/m882~90034661700~17601180
年均降水量/mm743.3753.01528.41800.0
年均气温/℃3.031.107.415.80
指示作用腐殖质数量多,指示气候暖湿时期腐殖质数量少,指示气候暖湿时期
微生物活动能力土温20℃~30℃、湿度60%~80%时,微生物活动能力最强;水热状况距此范围越远,微生物活动能力越弱。

1.高海拔盆地泥炭层被誉为“古气候研究理想档案”,与低地泥炭层相比,高海拔盆地泥炭层(     
A.与古气候更具一致性B.人类活动影响小,连续性好
C.厚度大,研究便利D.沉积速率快,分层更显著
2.泥炭层泥沙平均粒径所指示的古气候要素,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B.气温C.风力D.降水
3.全球气候变暖,甲乙两类泥炭分布区的腐殖质数量趋势相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类:沼泽植物的生物量增加       ②乙类:夏季的微生物活动能力被抑制
③甲类:腐殖质的分解速度变慢       ④乙类:泥炭层腐殖质的收入大于支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