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黄河尾闾河道改道频繁。1964年、1976年,黄河尾闾河道曾各有一次改道(一次是自然改道、一次是人工改道)。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断流现象,不仅影响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给河流沿岸、河口三角洲和海域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问题。下图示意1934年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分布和海岸线变迁。



(1)说明历史上黄河尾闾改道频繁的自然原因。
(2)简析1934~1964年黄河海岸线变迁趋势的成因。
(3)据图分别指出1964年、1976年黄河尾闾两次改道的过程,并解释判断依据。
(4)推测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黄河下游经常断流的主要原因。
(5)分析黄河下游经常断流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4-03-0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2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如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所属森林植被的特征是(     
A.植物垂直结构复杂B.树叶缩小为针状,抗旱抗寒
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森林常绿,革质叶片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3.关于该区域植被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主要因气温高,蒸发量大,为灌木草原
B.坡面主要因坡度大,土层薄,为疏林草原
C.谷底主要因水土条件好,以中生乔木为主
D.光照差异导致谷底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差异
2024-01-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①河流输沙量增大②上游地区大坝建设③降水强度变大④植被覆盖率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距今200万年—20万年,青海湖形成初期是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后来由于地理环境变化演变成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为4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1m,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水体更新周期约为362年。下图为青海湖流域图。

(1)简述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过程。
(2)说明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长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推测青海湖未来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024-01-22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集中发育着许多大型山谷冰川。该地区规模巨大的冰川消融区表碛广泛覆盖,表碛的厚度对冰面消融起着加速或抑制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科其喀尔冰川是一条典型的“托木尔型”大型树枝状山谷冰川,位于托木尔峰南部。以科其喀尔冰川为例,其末端海拔3000m左右,地势相对开阔,6~9月平均气温6.8℃,地形上利于消融、理论上也应该是冰川消融最强烈的部位。但实际的观测表明,冰川末端并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冰面湖是由差异消融在冰川表面形成的湖泊,当封闭的冰面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冰面湖会出现溃决。下图表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


   
(1)说出冰川推进过程中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分析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的原因。
(3)推测冰面湖形成和消亡的过程。
2023-07-22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黄河下游部分冲积扇分布图


材料二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注入渤海以来,以宁海为顶点,在河口堆积形成陆地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其中新淤积3000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由围绕多期河口河道发育的亚三角洲组成,如下图所示。1934年以前河口改道围绕宁海,之后围绕渔洼。现河口河道是1976年由刁口河改走清水沟后的河道,已行水40多年,其中1996年在入海口附近人工改道,河口由向东南流改向北流,至今没有明显摆动。



(1)描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进入21世纪后,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明显摆动,推测其主要原因。
(3)全球变暖的形势下,加之黄河上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落成,请你预测黄河河口未来的变化趋势
2024-02-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和积雪是地球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暖反映极其敏感。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被称为“亚洲水塔”,该地冰冻圈面积的变化与大气0℃层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左图示意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平均高度空间分布图,下右图为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和地面温度图。

(1)描述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平均高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面积及分布的影响。
(3)结合上右图,指出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变化趋势,并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简析其原因。
2024-02-22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闽江中下游遥感图及琅岐岛及附近地质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琅岐岛气候资料。


(1)概述琅岐岛的气候特征。
(2)推测琅岐岛面积的变化趋势,阐述变化过程。

图(a)和(b)分别示意闽江河口外海域不同季节盐度的变化。


(3)指出图中(a)、(b)两图分别代表的____季节(冬季/夏季),任选其一,说明判断理由____
2024-01-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9 .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氮沉降快速增加,对湖泊营养水平和流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氮沉降是指大气中活性氮化合物通过降雨、降尘等途径降落到地表的过程。沃迪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图),海拔3842m,是小型高山深水湖泊,以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观测表明,1960年至今,该地区气候持续变暖,大气活性氮沉降明显增加。沃迪错总氮含量先上升,1980年后,沃迪错总氮含量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沃迪错是(     
A.岩溶湖B.海成湖C.冰碛湖D.牛轭湖
2.沃迪错大气氮沉降的主要源地是(     

①东亚   ②东南亚   ③南亚   ④中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1980年后,沃迪错总氮含量波动下降,主要是因为(     
A.流域植被截留B.浮游生物减少
C.水域面积缩小D.土壤侵蚀加强
2024-01-1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0 . 蒸散发是指水分从陆面转化成水蒸气进入大气的所有过程的总和,包括各类自由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植被蒸腾。下左图示意珠江、海河和塔里木河三流域年及季节实际蒸散发量的比较,下右图示意1961—2011年三流域年及季节实际蒸散发量变化趋势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表明(     
A.塔里木河流域各季节蒸散发量均最小B.塔里木河流域各季节蒸散发量均有增加
C.珠江流域蒸散发量逐年减少D.海河流域蒸散发量的季节变化最小
2.与另外两个流域相比,塔里木河流域年蒸散发量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域面积B.平均气温C.年降水量D.海拔高低
3.1961—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蒸散发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农作物产量提高B.生态环境恶化
C.流域面积扩大D.年降水量增加
2024-02-05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