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水汽充足,一旦遇到冬季降温和适度风速等气象条件,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其实,雾凇并不只是出现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西北极端干旱的沙漠戈壁中也会出现雾松,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人们把出现在沙漠和戈壁滩上的雾凇称为“瀚海雾凇”。“瀚海雾凇”的水汽多来源于附近河湖,河湖水汽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一旦遇到快速降温,在风的吹动下,水汽与植被等地表物体接触后,就有可能形成雾凇,在“瀚海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植被的迎风面往往形成更多雾凇。“瀚海雾凇”对于维持沙漠和戈壁等极端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不同地区雾凇的形成条件。

指标/地区温度湿度夜间风速
湿润地区-10℃~-35℃80%及以上16m/s以下
干旱地区-15℃~-25℃90%及以上4m/s以下

(1)相比湿润地区,分析干旱区雾凇形成条件更苛刻的原因。
(2)在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迎风一面比背风一面形成的雾凇多,简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推测如果现实中形成雾凇的条件适宜,植物上的雾凇会不会无限增多,并说明理由。
2022-12-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地理试题(一)

2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顺时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的产物。中医长期观察天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性变化,联系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总结了中医节气思想。“用热宜远热,用寒宜远寒”就是古人用药的智慧。《伤寒论》记载中医方剂“白虎汤”性寒味甘,服不可违时节。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顺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生物习性D.人类活动
2.推测下列最适合服用“白虎汤”的节气可能是(     
A.惊蛰B.谷雨C.小暑D.霜降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自下而上是乔木一灌木一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如我国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的干热河谷中存在着垂直地带性的倒置现象。该区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下图为28°15′N附近金沙江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示意图。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内气候干热的自然原因。
(2)指出图中“垂直地带性的倒置现象”的部位及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东西岸分布高度的差异。
(3)试推测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主导因素,并分析原因。
2022-02-23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下图)。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     
A.灌木植被   草本植被   湿生植被B.草本植被   湿生植被   灌木植被
C.湿生植被   草本植被   灌木植被D.草本植被   灌木植被   湿生植被
2.该河段凸岸灌木树龄的分布特征是(     
A.西侧新、南侧新B.东侧新、北侧新
C.西侧老、北侧老D.东侧老、南侧老
2021-11-10更新 | 856次组卷 | 14卷引用:期末测试卷(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左为南方某红壤丘陵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耐旱、耐瘠薄的针叶林树种马尾松逐渐成为当地优势树种。但马尾松幼林的快速生长加快地力耗损,加上人类活动干扰,林下水土流失更严重,马尾松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马尾松逐渐长成矮小“小老头树”(图右),呈现少有的“空中绿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丘陵区马尾松林快速生长(     
A.森林层次结构增加B.生物多样性增加C.林下植被覆盖缺乏D.植被覆盖度减小
2.该丘陵区“小老头树”最有可能分布在图左中的(     
A.甲B.ZC.丙D.丁
3.该丘陵区域遭受强烈侵蚀过程中,植被逆向演替顺序是(     
A.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B.荒漠——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荒漠D.常绿阔叶林——荒漠——针叶林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黄河之肾的玛曲湿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7.5万公顷。黄河在这里来了个大转弯,形成了一个433千米的九曲黄河第一弯。该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650毫米,海拔3500-4000米。玛曲湿地地下则是厚达数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炭层。玛曲湿地像蓄满水的海绵,黄河刚到玛曲时携带的水量只占总水量的20%,离开时已经达到总水量的65%。图左为玛曲湿地附近地形及主要河流分布图,图右为玛曲曲流景观图。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起,玛曲湿地风光不再。境内数千泉眼干涸,境内433千米的黄河沿岸已有200多千米严重沙化,流入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已有11条断流,湿地面积急剧萎缩。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地。

(1)分析黄河在玛曲这一段特别清澈的原因。
(2)分析玛曲湿地对黄河补给量大的原因。
(3)推测玛曲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
(4)从生态发展安全的角度,简述玛曲湿地退化的影响。
2024-02-2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Ⅰ区坡耕地较多,融雪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较严重。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

材料二:2023年12月7日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在松花江上开幕。当日从江中取出的冰块干净透明,气泡少,晶莹剔透,厚度达30厘米以上。

材料三:下图为东北部分地区略图。



(1)试从气候、生物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东北黑土肥力高的原因。
(2)补给松花江流域水源的水体类型主要是________。从水文特征角度,推测采冰河段的优势____
(3)从气温角度简析Ⅰ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024-0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右图示意研究区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江淮地区B.华北平原
C.山东丘陵D.东南丘陵
2.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实施退耕还湖B.种植结构变化
C.围湖造田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

9 . 某荒漠中的“太阳隧道”(41°18′N,113°51′W)是当地知名的大地艺术作品,其由四个呈开放的“X形”放置的圆柱组成。作品方位经过校准,可让其中两个管道在特定时节将太阳框在地平线上。下图为某游客在北京时间8:07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游客通过研究荒漠中生物化石特征推测古地理环境,是依据地理环境     
A.空间临近性B.区域整体性C.空间关联性D.区域差异性
2.该游客拍摄照片的日期最接近(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3.如果要拍摄由两个管道框定的一年中最早的日出景观,应将相机置于(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3-06-2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风韵。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而成,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吉林的冬季,清晨的气温一般低至-20℃一一25℃。尽管松花湖上面结了1米厚的坚冰,而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达到4℃。这25℃至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锅般地,腾起浓雾。水雾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等的树枝上,于是,雾凇就这样形成了。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下图为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和景观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当地“夜看雾"的景观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吉林市丰满水电站附近常出现雾凇的原因。
(3)如果冬季吉林雾凇景观消失,推测可能的原因。
2023-03-17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