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3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长的右岸支流。约90万年前,黄山地区发生多次较大幅度隆起,期间,夏季风势力偏弱,长江干流贯穿巫山,将三峡以上水系直接并入长江水系,加速了青弋江的发育。图示意青弋江位置及研究剖面。据此,图中(     
A.湿热环境利于红土层有机质积累B.T₀经多年耕种形成水稻土
C.两剖面中T₃阶地地层存在差异D.农田盐渍化现象比较普遍
2023-07-04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含植被与土壤)-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H湖原是某干旱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甲河周边人口较多,工农业发展较快。但近年来H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等浅水地区。芦苇茎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材料二H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如下图)。

(1)试比较H湖南北两侧湖底坡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芦苇的原因。
(3)简要说明H湖盐度升高的原因。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简述该造纸企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2024-01-26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16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3 .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植被覆盖关系密切,下图为蒙古高原部分地区采样点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乙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


比较甲线和乙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022-10-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4 . 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要素之一,因其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而倍受关注。图为50°N以北地区冻土分布图,图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冻土分布的影响因素。

热融湖是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塌陷形成凹坑,集水形成的湖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区热融湖迅速增加。


(2)运用温室效应原理,说明图中b阶段热融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各个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


(3)比较图中b、c阶段碳循环过程的差异。
2023-01-07更新 | 791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北京专用B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

(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021-09-06更新 | 4594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题(非选择部分)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1)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3)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2020-10-02更新 | 4607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2024高三·湖北·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主要成分甲烷主要由缺氧环境下有机物质的细菌分解而形成。据考察,黑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盆地,仅通过狭窄的马尔马拉海与地中海北部的爱琴海连通,东南部靠近阿拉伯半岛。黑海面积约42km2,平均水深约1315m,年降水量西部和西北部300-500mm、南部750-800mm、东部1800-2500mm,年平均注入淡水量355亿m3,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大。黑海海洋生物种类稀少,局部水深155-310m的海域里生物几乎绝迹,只有厌氧微生物生存。下图为黑海及周边区域简图。

(1)相比同纬度其他海域,分析黑海海洋生物种类较少的原因。
(2)推测黑海西北部风浪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简述黑海海底可燃冰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024-02-06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地理试题16-17题原题及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