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盐度差异性,并分析东西盐度差异大的原因。
(3)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 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湖表卤水钾镁浓度分布均匀。图1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察尔汗盐湖中钾矿资源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喷发-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固结成岩-风化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沉积作用-风化作用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沉积作用
2.察尔汗盐湖湖表卤水钾镁浓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因是(     
A.水域面积大B.湖区风力强劲C.湖水深度深D.水温垂直差异大
3.察尔汗盐湖形成的地形条件是(     
①地势低洼,积水成湖②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③盆地内部平坦广阔,风大④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要素之一,因其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而倍受关注。热融湖是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地表塌陷形成凹坑,集水形成的湖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区热融湖迅速增加。图左为50°N以北地区冻土分布图,图右为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1)说出图中冻土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运用温室效应原理,说明图中b阶段热融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各个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比较图中b、c阶段碳循环过程的差异。
2023-04-28更新 | 553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高频非选择题3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隆起对于山体本身及其周围气候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体效应导致的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气压面昼夜温差的变化,甚至也是引起林线高度在高原地区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海拔、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图1为山体效应模型图(T1、T2分别表示海拔相同的山体内部及外部的气温)。图2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冬、夏季白昼和夜晚不同气压面的气温分布图。



(1)运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解释山体效应。
(2)与周边区域相比,概括青藏高原区域昼夜温差突出特征,并说明原因。
(3)描述青藏高原区域大气昼夜温差的季节性差异与海拔的关系。
(4)分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导致高原内部林线高度高的原因。
2024-01-15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17题 大气环境-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东南部亚热带某山区沟谷中,一般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其崖下坡顶与坡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一般会存在坡顶偏干性的灌丛森林带、坡脚偏暖湿性的沟谷雨林层片及局部谷底湿地。下图示意该地山谷坡麓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山谷坡麓甲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针叶林
2.与沟谷雨林相比,常绿灌丛(     
①耐旱②有茎花现象③树冠高大④抗强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该山谷坡麓沟谷雨林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坡度缓,土壤肥沃②沟谷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③通风良好,光照充足④地势较低,气候湿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4题:垂直带谱-备战2024年6月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浙江专用)

6 . 黑海沿岸的甲、乙两城市,气候差异显著。下图是黑海及周边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相比,其降水差异是(     
A.冬季降水甲地比乙地少B.夏季降水乙地比甲地多
C.季节变率甲地比乙地大D.降水总量乙地比甲地多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海拔高度④距海远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5-11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沙输移根据其携带沙粒的粒径大小主要有蠕移、跃移和悬移(即沿地表移动、跳跃式移动及悬浮移动)三种方式。毛乌素沙地盛行西北风,粒径>100μm的沙粒以蠕移为主。无定河流域(下左图所示)地处干湿气候过渡带,其上游干支流对毛乌素沙地的推进起显著阻截作用,使河道两岸从沙地向沙黄土转变。河道宽度与走向不同,风沙阻截效果存在差异。下右图示意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地表沉积物粒径特征。



(1)判断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并说明其成因。
(2)研究显示,无定河流域东南部沙地难以连片发育,请分析原因。
(3)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对风沙阻截作用较弱,请给出合理解释。
2022-05-19更新 | 62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2 地质作用规律(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8 . 大通水文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长江下游地区水情监测的重要测站,是东海海洋潮汐所能达到的河流上界。图为大通站自1997年逐月累积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年相比,2012年大通站(     
A.径流量显著增加B.径流量显著减少C.输沙量显著增加D.输沙量显著减少
2.导致大通站1997~2015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大坝的拦蓄B.上游湖泊的调蓄C.流域植被的破坏D.海洋潮汐的影响
3.大通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对长江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水体污染加重B.生物多样性增加C.旱涝灾害减少D.三角洲增长减缓
2021-05-17更新 | 754次组卷 | 8卷引用:变式1-浙江省义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