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壶是冬季奥运会的代表项目。冰壶由花岗岩制作而成,具有抗撞击,质地坚硬,物质成分均匀,矿物颗粒较细,致密,不透水的特点。制作国际比赛使用冰壶主要产自英国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和北威尔士,其中艾尔萨克雷格岛出产的冰壶占总量60%-70%。该岛花岗岩石英含量非常低且吸水性很弱。从1560年起,某冰壶厂拥有艾尔萨克雷格岛独家开采权。制作冰壶需经历原石开采、塑形、抛光等环节。除了原石开采使用机械外,其他环节均由手工完成。国际比赛使用冰壶每只价格在12000元左右人民币。我国黑龙江亚沟所产花岗岩与艾尔萨克雷格岛花岗岩比较相似,但用亚沟花岗岩制作比赛使用冰壶较少。下图为艾尔萨克雷格岛景观和冰壶。



(1)推测艾尔萨克雷格岛花岗岩出露的地质过程。
(2)说明艾尔萨克雷格岛所产冰壶具有的突出优势。
(3)分析我国没有大量生产冰壶的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是众多高山花卉的分布与演化中心。6月上旬,滇西北的雨季拉开序幕,此时也正值许多高山植物的花季。绿绒蒿花朵根据天气状况及不同昆虫的活跃程度差异有时会“娇羞”地低垂。左图示意绿绒蒿花朵,右图示意绿绒蒿花瓣因闭合运动所呈现环境与花内的温度变化走势。

(1)分析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成为众多高山花卉分布与演化中心的原因。
(2)指出绿绒蒿花朵“娇羞”地低垂时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3)阐述绿绒蒿花瓣闭合运动对昼夜温度的响应过程。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寿光冬季气温低且多降雪,为保证蔬菜生长建有日光温室16万个,其蔬菜可以大量供应北京市场,也出口邻近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蔬菜生长,当地采用农作物秸秆做干燥剂来降低空气湿度。



(1)分析当地采用小麦秸秆做干燥剂来降低空气湿度的原因。
(2)即便是冬季,小麦秸秆吸水后放在室外也容易再次变得干燥,说明原理。
(3)描述寿光冬季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
(4)说明寿光冬季蔬菜销售到日本、韩国采用海运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



(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

5 .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冻土作为不透水层或者弱透水层,能够从性质上改变土壤水热运移规律。下图为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绘制的土壤冻结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     
A.冻结速度快于融化速度B.冻结方向为自下而上发展
C.3月份冻结深度较稳定D.表层融化速度比深层慢
2.在冻结初期(11月13日至11月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弱B.昼夜温差大C.土壤水分少D.冻结放热多
3.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未冻水含量)变化较大,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在非冻结时期,深层含水量变化大B.在冻结过程中,各层含水量均增加
C.在消融过程中,表层土蓄水量增加D.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方向相同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海拔约4000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哈拉湖东岸可见沙丘,该地区全年盛行偏西风。下图为哈拉湖流域水系分布图。

(1)分析甲河夏季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地区拥有冰面、沼泽、沙漠、河道等多种适合机车挑战的路段,成为热门的“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

(2)分析哈拉湖地区成为“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的条件。
(3)简述哈拉湖东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这里多岩溶台地。岩溶台地是类似于平顶山或桌状山的一种岩溶地貌,多与峡谷伴生。下图分别为岩溶台地—峡谷示意图(图a)和景观图(图b)。湘西岩溶台地的绝壁上多悬挂式洞瀑(如图c)。它是由地下溶洞或暗河中的地下水体,从崖壁上岩溶洞穴口流出而成。其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表河流下蚀、地下河溶蚀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描述岩溶台地地貌景观的特征。
(2)简述湘西岩溶台地的形成条件。
(3)推断悬挂式洞瀑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4)分析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川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了系统、全面了解我国冰川资源状况,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两次冰川编目,时间范围分别为1970~1980年、2008~2010年(均在7~9月)。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境内的天山海拔3600m以下的冰川面积缩减量占总变化的52.8%,而海拔5200m以上的冰川面积增加了8.95%。

材料二:下左图为“中国天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分布”,下右图为“中国天山冰川各类生态服务价值百分比”。



(1)读左图,说明两次编目中天山南北坡冰川面积变化差异及原因。
(2)天山生态服务价值中,哪类服务价值最高?分析该服务价值的具体过程。
2022-08-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我国东北北部冻土广布。左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北部冻土分布,右下图示意本区沿122°E经线地下局部剖面。


材料二冰楔是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是年均气温低于-6℃的多年冻土区长期冻融的产物,其形成与周围岩石岩性等要素存在关系,其出现是气候寒冷程度的标志。1983年1月,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了冰楔。下图为冰楔的形成示意图。



(1)我国东北北部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南界东西走向大致呈“W”形,请分析原因。
(2)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冰楔的形成条件。
(3)请根据材料二和冰楔形成示意图,说明冰楔的形成过程。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树高一般能达到15~20m,侧根发达。林中常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东西走向山脊的南、北侧泰加林在覆盖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图2示意泰加林根系发育。



(1)大兴安岭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山脊北侧泰加林覆盖率比南侧高。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说明泰加林直根较短但侧根发达的原因。
(3)简述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