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是东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物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茎柔鱼渔场重心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茎柔鱼渔场重心(     
A.1—5月向西南方向移动B.1—5月的移动范围小于5—8月
C.8—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D.8—12月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
2.据图推测,茎柔鱼5—8月(     
A.顺洋流流向迁移B.向高水温区迁移
C.对饵料需求增大D.受赤道热带气旋影响较大
3.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     
①海水温度升高②海水温度降低③栖息范围增大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03更新 | 1875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是众多高山花卉的分布与演化中心。6月上旬,滇西北的雨季拉开序幕,此时也正值许多高山植物的花季。绿绒蒿花朵根据天气状况及不同昆虫的活跃程度差异有时会“娇羞”地低垂。左图示意绿绒蒿花朵,右图示意绿绒蒿花瓣因闭合运动所呈现环境与花内的温度变化走势。

(1)分析滇西北横断高山区成为众多高山花卉分布与演化中心的原因。
(2)指出绿绒蒿花朵“娇羞”地低垂时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3)阐述绿绒蒿花瓣闭合运动对昼夜温度的响应过程。

3 . 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下面气候与植被相关性示意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季风C.地形D.洋流
3.泰加林可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暗针叶林常绿,往往阴暗郁闭;明亮针叶林往往落叶,林间透光性好,林下种群相对丰富。若要寻找紫貂、驯鹿、人参、乌拉草等名贵动植物则应去(     
A.兴安落叶松处的明亮针叶林地带B.云杉、冷杉分布的暗针叶林地带
C.新疆阿尔泰山山麓暗针叶林地带D.兴安岭所有明亮、暗针叶林地带
2022-02-27更新 | 487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降水丰富的广西西北部百色市有一个常年被厚重的白雾所笼罩的天坑一白洞天坑(左图)。白洞天坑的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的地方达312米。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的植被,是人迹罕至的自然之地。

材料二:在白洞天坑以东距离不到五百米的地方,还有一个会冒气的山洞。山洞就像人呼吸一样,冬季时呼气呼出的白气(水汽)直上云霄;夏季时吸气,靠近的物体可能被拽入洞中。冒气洞洞口很窄,洞口直径仅7~8米,但洞内十分宽敞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奔腾流淌的地下暗河将它和白洞天坑相连(右图)。



(1)分析白洞天坑常年被白雾笼罩的原因。
(2)分析白洞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植被的原因。
2022-02-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帝王蝶大迁徙是自然界最惊人的迁徙现象之一,它们产自北美洲,乳草(一种有毒植物并散发刺激气味)是帝王蝶幼虫的唯一食物。冬季主要栖息在墨西哥森林,每年迁徙往返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距离数千千米,四代接力义无反顾。但近20年间,整个北美大陆帝王蝶数量下降了90%,引起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种群恢复计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加拿大西部的帝王蝶在两个多月的南迁过程中,不会经历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草原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阔叶林D.高山植被
2.帝王蝶进食与繁殖离不开乳草(原产于西印度群岛的一种植物),美加政府也一直加大种植力度,为帝王蝶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据此推断乳草的生长习性是(     
A.喜湿喜热B.耐寒喜湿C.喜热耐旱D.耐寒耐旱
3.结合材料,推测下列与帝王蝶种群数量近年来快速下降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A.森林破坏B.气候异常C.天敌捕杀D.农业除草剂
2021-12-24更新 | 52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3)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