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潜蚀是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是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潜蚀地貌较为常见。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形成的竖井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     
A.海岸带B.天坑C.黄土塬D.丹霞山
2.“竖井”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当地(     
A.土壤肥力增强B.易发地质灾害C.耕地面积增加D.地表水流有序
2024-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B.海底地震频发
C.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D.板块碰撞挤压
2.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3.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2024-01-24更新 | 497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3 . 冰冻圈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和冰)存在地球表层的圈层,海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世界海洋、南半球、北半球海冰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海冰季节变化的描述,可信的是(     
A.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南半球相似B.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3~4月份
C.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似D.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9~10月份
2.冰冻圈影响气候是通过(     
①冰雪反射 ②水循环 ③内力作用 ④冰川融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1-24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4 .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A.5100~5200mB.5300~5400mC.5500~5600mD.5800~5900m
2.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A.5:30~6:30B.11:00~12:00C.14:00~16:00D.20:00~22:00
3.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A.冰蚀作用增强B.冰湖溃坝增多C.地震灾害频发D.冰湖生物减少
2024-01-2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5 .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不仅使土壤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储水能力发生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水量平衡,而且草甸退化后,土壤活动层的冻结期和融化期也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冻融过程响应最敏感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降水B.坡面蒸发C.地下径流D.植被截留
2.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图中(     
A.地表径流量减小B.活动层的冻结期滞后
C.活动层厚度变小D.生态系统的水分不足

6 . 现代长江水系格局形成于70万年前。末次冰期时,东海大陆架平原上发育了长江古河道,先后形成了6条大型的游荡性河道。图为末次冰盛期(距今2.3-1.9万年前冰盖面积最大的时期)东海大陆架平原上长江古河道的主流路位置及古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末次冰盛期,我国东部海岸线向东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板块挤压致地壳抬升
C.海水的侵蚀作用减弱D.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
2.末次冰盛期时,古河道游荡摆动的条件有(     
①东海大陆架地形缓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流的含沙量较小④河曲地貌广泛发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现代长江口处,末次冰川消融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自下而上粒径变化特点(     
A.先变大后变小B.总体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D.总体逐渐变大
2024-01-2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7 . 冰芯被称为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与树木年轮、沉积岩层一样,可提取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因其独特优势备受地质学家青睐。我国地质学家在位于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垭口的古里雅冰川(35°17N,8129E)钻探采集冰芯(图),发现古里雅冰芯中多数年份的冰层中存在微粒(主要来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自身)含量高的污化层,且污化层的出现存在明显时间规律。完成下面小题。

1.与树木年轮、沉积岩层相比,冰芯备受地质学家青睐的独特优势在于其(     
A.时间尺度大B.分布区域广
C.保真性良好D.形成速度快
2.地质学家选择在古里雅冰川采集冰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冰川厚度小,钻探难度低B.天气状况稳定,采集风险较小
C.位于高寒区,冰川分布广D.位于中纬内陆,气候敏感性强
3.古里雅冰芯微粒含量最高的污化层最可能形成于(     
A.1-3月B.4-7月C.8-10月D.11-次年1月
2024-01-19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地理试题

8 . 樟子松原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阿尔山地区,后作为防护林树种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推广种植。某科研团队在内蒙古自治区调查发现,冬季降雪对樟子松天然繁殖更新影响较大,并根据其更新繁殖适宜性划分为4个区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樟子松不能在内蒙古西部引种,主要是由于(     
A.气候严寒B.降水稀少
C.大风天多D.冬季暴雪
2.与呼市树木园相比,那日斯太林场樟子松繁育更新条件更好,其优势条件最可能是(     
A.海拔更高B.热量更好
C.白昼更长D.积雪更少
3.内蒙古自治区樟子松可天然繁殖更新区面积分布特点大致是(     
A.南部地区没有分布B.自北向南逐渐变大
C.西部地区分布较少D.自西向东逐渐变大
2024-0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6-8题及变式题

9 .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耕作方式会影响有机碳的生成和分解,研究人员选取吉林公主岭和河北廊坊2个试验点,对比传统耕作和免耕(保留土壤表面秸秆、不深度翻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图为“传统耕作和免耕两年后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公主岭试验点免耕两年后,土壤碳汇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变慢
②土壤透气性降低,有机碳氧化分解速度变慢
③植被群落恢复,有机碳的生成输入速度加快
④土壤保水性降低,有机碳侵蚀流失速度变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廊坊试验点免耕两年后,20cm以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潮土透水性增强,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运移B.免耕不深度翻耕,下层土壤有机碳补充减少
C.农作物根系发育,对有机碳吸收作用增强D.土壤水蒸发加剧,有机碳在土壤表层聚集
2024-01-1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1.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2.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2024-01-16更新 | 4687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