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3 道试题
1 . 双河洞位于我国贵州省北部,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白云岩是一种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白云岩溶蚀和堆积的双向转化过程对洞穴水的酸碱度(pH值)变化反应灵敏。某科研队多次进入双河洞内取样,收集洞穴水并检测酸碱度。下图示意两个取样点收集到的洞穴水酸碱度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推断双河洞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下沉一海洋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
B.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
D.地壳抬升一海洋沉积一地壳下沉一流水侵蚀
2.据图推测洞内最潮湿的时间是
A.4月1日B.5月1日
C.8月1日D.9月1日
3.与2号取样点相比,1号取样点
A.空气流动性较差B.水温季节变化小
C.白云岩沉积更好D.水量季节变化大
2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水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澧水是湘西北的河流,支流众多,大部分流经山区,多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下游可通航。

材料二 下图为湖南省西北部区域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澧水河谷的形成原因。
(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在图中澧水河出山口处修建水利枢纽,会引起上游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框图补充完整。

土壤水分含量增多 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 蒸腾作用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
上图方框中Ⅰ、Ⅱ、Ⅲ、Ⅳ与号码①~④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______
(3)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在图示区域保护植被对洞庭湖的作用。
2017-12-16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5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1000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冬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1)判断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2)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
(3)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推测可能给两地带来的环境后果
2020-12-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2017年11月底,印尼阿贡火山续猛烈喷发。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圏→大气圈
2.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气层长期滞留,可能导致
A.全球沙尘暴频发B.全球变暖加剧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肥力增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区内镍、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蕴藏丰富。号称“有色金属长廊”和“风电走廊”。

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及周边简图(下图)



(1)试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交通要道的原因。
(2)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如果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可能造成哪些生态问题?
(3)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河西走廊号称“风电走廊”,请分析其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6 .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是一个相互渗透、制约、联系的整体。读M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1判断,M地濒临的海洋是__________。
(2)据图3判断M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M地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非地带性沙漠的最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形成图中垂直地带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1岩石圈板块示意图,推测图2中M地东侧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
(5)图4中,⑤环节最活跃的月份应是__________(填“1月”或“7月”),③环节最强盛的月份应是__________(填“1月”或“7月”)。如果图中植被遭到人为大量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直接导致图中水循环各环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M地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来调节⑤季节分配不均的情况。
(6)请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任举一例来说明M地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2020-03-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大量从国外引种冷季型草。冷季型草整齐美观,耐踩踏,“就像绿毯子一样”(图甲),如果养护到位,一年中可以观赏到绿色的时间达330天以上。但这种草坪的管理成本非常高,耗水量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干枯死亡,造成地面斑秃(图乙),还要经常打农药和除草剂,避免病虫害和杂草。随着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开始逐渐使用适合本土的野生草,冷季型草坪数量日趋减少。这些野草主要是多年生,不必每年播种,生长繁殖速度快;大多数夏季会开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节水,养护成本低,高度在60厘米以下,可形成“林下繁花”的天然野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季型草与北京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A.与北京的光照适应B.与北京的降水适应
C.与北京的气温适应D.与北京的土壤适应
2.大量发展冷季型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资源紧张③水污染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与冷季型草相比,适合本土的野生草维护成本低的主要原因是其(     
A.需要的水量少B.需要的热量少C.需要的光照少D.需要的肥料少
2022-07-29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①、②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C、D两区域以________为界,比较C、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对比项目

C区域

D区域

土地利用类型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________

典型植被类型

________

温带落叶阔叶林

(3)如果让你在图中A、B、C三个区域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青稞、棉花)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
A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B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C区选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023-01-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内多沙漠和盐湖。大盐湖是美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末次冰期时,它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冰后期变成内陆湖,最后留下的形成了现在的大盐湖、犹他湖、塞维尔湖和拉什湖。下图示意大盐湖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1)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化成内陆湖的过程。
(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大盆地内盐湖的变化。
(3)分析大盐湖的演化对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0-09-25更新 | 5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10 . 气象学上,可通过年轮的宽窄了解各年的气候状况,利用年轮上的信息可推测出几千年来的气候变迁情况。年轮宽表示那年光照充足,风调雨顺;若年轮较窄,则表示那年温度低、雨量少,气候恶劣。如果某地气候优劣有过一定的周期性,反映在年轮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宽窄周期性变化。下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B.温暖——寒冷——温暖
C.暖干——暖湿——暖干D.湿冷——干冷——湿冷
2.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水灾常年发生
2020-03-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实验班、普通班)地理(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