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2000余千米,地跨四国。雪线以下地区年均温在0℃左右,冬季最低温达到-62℃,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山地森林带由泰加林(沼泽地针叶林)构成,为阿尔泰山本体所特有,大约覆盖70%的山地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山麓到山顶,阿尔泰山积雪期(     
A.延长B.缩短C.不变D.无法判断
2.泰加林植物以松柏类占优势,叶均缩小呈针状,主要是为了(     
A.减少积雪积压B.吸收空气水分
C.防风沙御寒潮D.抗干旱耐寒冷
3.全球变暖导致阿尔泰山冬季积雪量增加,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泰加林的生长,下列依据可能性最小的是(     
A.冬季积雪覆盖,保护了林木根系B.雪面反射加强,冬季光合作用强
C.春季积雪融化,为林木提供水分D.林区气温降低,抑制病虫害发生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20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主要发源地。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调查发现,森林湿地正在快速地向沼泽化演变,森林萎缩、退化严重,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该区域森林火灾对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作用,原有沼泽边缘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沼泽化严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积雪消融时间通常为4月下旬-5月上旬,与火烧前对比,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下图示意南瓮河森林湿地位置与景观。



(1)说明冻土层与南瓮河森林湿地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关系。
(2)分析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地表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3)分析森林火灾后南瓮河森林加速向沼泽演变的原因。
2021-01-07更新 | 1032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滨海多沼泽和沙丘。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及赛赛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莫桑比克规划在南部地区种植3万公顷甘蔗用于乙醇生产,加上其他能源较大的开发潜力,使之成为非洲能源可开发量储备大国。

材料三:林波波河下游赛赛市附近的农业园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规模水稻项目,该项目集水稻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规划开发2万公顷可耕种土地。

(1)林波波河河口南段海岸附近分布有大面积沙丘,试说明其形成过程。
(2)简析莫桑比克清洁能源开发的自然条件。
(3)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农业园水稻生产的影响。
2020-11-22更新 | 576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 2021-2022 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尔扈特汗国是历史上土尔扈特部落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的一个部落国家。明末清初之际,土尔扈特部游牧于新疆、青海一带,受土地和战争的影响,1628年开始西迁,至1630年,抵达伏尔加河流域后建立土尔扈特汗国,而该地原住居民早已迁走。1771年土尔扈特又举国东迁,重新返回新疆定居。

材料二:土尔扈特汗国位置简图。

(1)土尔扈特汗国建立后的支柱产业是     ,推测当时该支柱产业的生产特征。
(2)土尔扈特部西迁途中曾遭雪灾,判断发生季节并说明对西迁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建国的优势。

5 . 蒙古高原亦即东亚内陆高原,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国全境和中国内蒙北部。某研究因队将蒙古高原某地按海拔划分为5个高程带,统计了该地不同高程带10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积雪深度月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该地该时段内(     
A.降雪量10月最小,2月最大B.10月~11月雪深增加得最多
C.海拔4226米处雪深变幅最大D.各高程带,雪深与海拔正相关
2.该地1206~1638米高程带冬季平均雪深最浅,其原因最可能是该高程带(     
A.坡度较大B.降雪量少C.太阳辐射强D.大风日数多
3.经研究发现,蒙古高原东北部积雪深度最大,西南部积雪深度最小,主要是因为蒙古高原(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水汽主要源自北冰洋和太平洋
C.年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D.西南部植被覆盖率较东北部低
2020-10-03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诺尔湖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是一个高原碱性内陆湖,形成之初面积达2000平方千米,最大深度接近100米,蓄水上千亿立方米。然而,如今该湖的面积只剩下不到19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不足10米。为拯救达里诺尔湖,当地政府实施了禁牧休牧、防护林体系建设、规范旅游开发,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下图示意达里诺尔湖流域地理位置。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近年来达里诺尔湖泊萎缩的气候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推测湖泊持续萎缩对流域内自然环境演化的影响。
(3)为拯救达里诺尔湖,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说出这些措施在生态修复方面所起的主要作用。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尔山是我国火山锥和熔岩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龟背岩(呈龟背状的熔岩地貌)规模大、发育好、保存完整。图甲为呼伦贝尔市局部示意图,图乙为龟背岩地貌形成示意及景观图。

材料二哲罗鱼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每年秋季顺河流进入呼伦湖,整个冬季都生活在呼伦湖冰面之下,以鱼虾为食,春季又开始向哈拉哈河洄游产卵,其余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


(1)描述龟背岩的形成过程。
(2)根据气候条件,分析哈拉哈河的水文特征。
(3)分析哈拉哈河流域适合哲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

8 . 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
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       ③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气候变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8-25更新 | 68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7-08-07更新 | 8566次组卷 | 57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