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及该湖的形成过程。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坦噶尼喀湖上鸟类众多,被人们称为鸟的王国。简述其主要原因。
(4)分析导致坦噶尼喀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2022-04-15更新 | 4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甘肃省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2 . 暖潮是我国秋冬季节出现异常温暖的天气现象。2020年11月中下旬,辽宁省丹东市在强盛的暖湿气流影响下,出现了罕见短暂性的暖潮现象。下表为辽宁省丹东市11月16日至21日的天气资料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天气风向风力
11月16日16℃7℃多云东北风1级
11月17日16℃11℃雾~中雨东南风2级
11月18日16℃5℃暴雨~大雨东南风4级
11月19日7℃-4℃阴~晴西北风4级
11月20日2℃-5℃西北风4级
11月21日3℃-2℃多云北风2级

1.丹东暖潮现象结束的日期是(     
A.11月17日B.11月18日C.11月19日D.11月21日
2.11月17日丹东夜晚最低气温异常,反映出(     
A.大气散射作用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太阳辐射增强D.地面辐射增强
3.此次暖潮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A.树叶凋零时间推后B.城市供暖时间推后
C.河流解冻提前D.降水比往年同期增加
2022-12-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4 . 下图为亚洲年均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亚洲四个干旱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亚洲(     
A.南部和东南部季风区降水丰富B.北部年均降水量小主要与地形有关
C.年均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D.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2.图中a、b、c、d四箭头能正确表示冬季盛行风向的是(     
A.aB.bC.cD.d
3.下列关于干旱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受索马里寒流减湿作用影响B.②地受高山阻挡,且远离海洋
C.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2022-11-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表明,人类开垦湿地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下图示意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种地被包括自然状态的裸地和芦苇、人工种植的旱柳树和玉米,推测其对应序号依次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2.关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以下说法的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不同使其表层有机碳含量远大于深层
B.受淋溶作用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大
C.地表植被是影响表层与深层有机碳的关键因素
D.随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机碳差异小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m×20m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请用整体性原理给予解释。
(2)依据图文材料,论述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022-12-27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正地貌,美国犹他州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倒置河床。晚侏罗纪,塞维尔造山带隆升,山前形成黏土为主的冲积平原,河道中沉积了大量砂岩和砾岩。中白垩纪,海平面上升,冲积平原的位置被纵贯北美洲中部的内陆海淹没。到7500万年后的第三纪,伴随着地壳快速隆升,河相沉积的砂岩和砾岩残余形成倒置河床。该地区高耸宽大的倒置河床对区域水系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图左示意倒置河床景观,图右示意研究区位置和范围。



(1)分析地壳运动在促进犹他州倒置河床形成中的作用。
(2)说明倒置河床对当前水系形态的影响。
(3)简述犹他州现存的倒置河床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因。

8 . 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号称“杀人海峡”。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岐里3个地点(a、b、)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A.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B.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
C.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D.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
2.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板块交界处,海底地震频发B.冰山数量多,阻挡作用大
C.航线上多暗礁险滩D.海峡处狭管效应明显
3.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     
A.降水减少B.气候炎热C.渔场减产D.洪涝频发
9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热融地貌是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一种地形,亦称热喀斯特地貌,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上的热融作用主要表现为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地表的这些凹坑集水后形成热融湖。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在冬季湖泊冰面上随处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被冻结在冰层中。


根据材料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对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2021-12-28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一轮巩固卷10(25+2+2题量)-【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10 . 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     
A.高山地区,返青早B.河谷地区,开花晚
C.高山地区,花期短D.河谷地区,落叶早
2.近年来,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B.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
C.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D.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
3.研究发现,秦岭北坡植被返青期比南坡更早,最可能原因是(     
A.南坡受太阳辐射影响,积温过多B.南坡受季风影响,低温冷激量少
C.北坡受季风影响,春季降水更多D.北坡受焚风影响,春季升温更快
2022-10-12更新 | 94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