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①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B.②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C.③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C.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2022-01-12更新 | 484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可对印度洋周围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类比,可以把I0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当正IOD事件发生(IOD指数为正值)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下图示意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IOD指数情况。



(1)简述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夏秋季的主要变化特点。
(2)推测2019年7月-2020年1月印度洋西部和东部的大气环流状况。
(3)2019年秋季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经历了蝗灾,请结合材料分析蝗灾产生的原因。
(4)分析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为正值时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天气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2022-05-08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渭南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总量约是大气碳库的2倍、植被碳库的2~3倍。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对大气CO2浓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土壤有机含量除受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自然扰动的影响外,还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我国某山地重要的研究点,该地年平均气温-1.5~2℃,最冷月1月为-15.0~-11.0℃,最热月7月为6.0~14.0℃,年降水量330~540mm,水面年蒸发量1051.7mm。图1为采样点分布图,图2为坡面各层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均值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坡向不同坡位均值差异显著,P<0.0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长白山C.太行山D.祁连山
2.下列对有机碳浓度与密度的描述,准确的是(     
A.坡肩、背坡及坡脚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均为北坡>西坡>西南坡>南坡
B.不同坡面底端沟谷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
C.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大于浓度差异
D.不同坡向之间有机碳浓度差异不明显
3.根据坡向对有机碳浓度和密度作用差异,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降水B.热量C.海陆位置D.温差

4 .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恩科斯堡岛(图甲区域)正式开工建设。该岛常年受强劲的下降风影响,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冰间湖是指受热力或动力因素影响,海洋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右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西北C.偏东D.偏西
2.结合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有关图示地区冰间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风打破海水的稳定,下层较暖海水上涌B.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海冰被吹散
C.处于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带,海水温度变化小D.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坡,冬季海水温度高
3.从运输角度分析,通过特拉诺瓦湾向罗斯海新站运输物资适宜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22-06-17更新 | 8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下图是某大洲3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下列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秘鲁寒流影响,a处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B.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b处多火山、地震
C.受地形地势影响,c处呈现温带荒漠景观
D.受地质构造影响,d处成为有名的大自流盆地
2.a海域与f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T)、盐度(S)相比(     
A.Ta>Tf、Sa>SfB.Ta<Tf、Sa<SfC.Ta>Tf、Sa<SfD.Ta<Tf、Sa>Sf
2021-10-17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23: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6 . 末次冰期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大致经历了全新世早期(阶段I)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阶段II)下降、全新世晚期(阶段III)再次上升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下图为江汉—洞庭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地形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平面升高使河湖水位(     
A.升高B.降低C.不变D.变化不定
2.和全新世早期(阶段I)该盆地河湖水位快速上升无关的是(     
A.气温升高B.海水顶托作用增强C.降水增加D.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3.阶段Ⅱ至阶段Ⅲ由高低不平的切割平原演化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的地质过程为(     
A.水位下降—泥沙沉积—切割平原—水位上升—河流下切—湖积平原
B.水位下降—河流下切—切割平原—水位上升—泥沙沉积—湖积平原
C.水位升高—泥沙沉积—切割平原—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湖积平原
D.水位升高—河流下切—切割平原—水位下降—泥沙沉积—湖积平原
2022-02-24更新 | 704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7 . 板根(下图)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呼吸、改变微环境等功能,对土壤水分和养分都有拦截作用,是大多数热带森林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热带森林中即使是同一树种也存在有的树木具有板根、有的树木不具有板根的状况,不同树木板根的数量和大小也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树木有无板根、板根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胸径大小②是否落叶③树冠大小④降水量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土壤湿度受板根影响最显著的季节和区域是(     
A.雨季,板根上坡位B.旱季,板根上坡位C.旱季,板根下坡位D.雨季,板根下坡位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和泥沙的搬运方式。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9 .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38°57′N,112°9′E)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四季冰封,即使三伏夏日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冰洞位于管涔山的北坡,覆盖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冰洞内气温全年保持在-4℃左右。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冰洞内夏季气温也能保持在-4℃左右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受外部广布的冰川影响明显
B.冰洞形状,不利于夏季内外气流交换
C.垂直洞穴,洞内空气对流旺盛
D.洞口向北,受外部冷空气影响明显
2.下列描述的条件或措施中,不利于冰洞冰体保持的是(     
A.地处背阴坡,光照较弱B.保护洞边植被,洞内采用冷光灯照明
C.黄土覆盖,起到保温作用D.控制游客数量,并增加通风设施
2022-03-21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10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如图乙)。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图文材料指出在札达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和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
(3)推测近年来札达土林日益增多的主要人类活动(列举两项)。
2021-12-15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意义影响类综合题-【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