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布哈河是其主要水源补给。近6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增暖趋势,平均气温持续上升。从20世纪末开始,青藏高原气候逐渐由暖干转向暖湿。数据统计,青海湖2022年的平均水位已经到达3196.57米,在过去一年之间上涨了0.11米。而湖泊总面积也增加了6.8平方公里。这使得青海湖所占的水域面积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值,湖泊的蓄水量也出现了显著增加。

材料二:湟鱼一种洄游性鱼种,也是是青海湖“鱼-鸟-(水)草”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为候鸟提供了食物来源。湖中鸟岛每年夏季有超过30万鸟类在栖息繁殖。每年的 5 月到 8 月,成熟的湟鱼会洄游到淡水水域产卵。

材料三:左图为青海湖2001-2017年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图,右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青海湖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原因。
(2)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青海湖水面积变化对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找出图中最适合湟鱼洄游的地点,并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湟鱼数量的增加对青海湖“鱼-鸟-(水)草”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
2024-01-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黑海和里海水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干流总落差256米。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数量急剧减少。下图为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和和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指出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
(3)有人推测未来里海可能会逐渐变浅,请说明理由。
2024-01-2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3 . 潜蚀是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是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潜蚀地貌较为常见。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形成的竖井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     
A.海岸带B.天坑C.黄土塬D.丹霞山
2.“竖井”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当地(     
A.土壤肥力增强B.易发地质灾害C.耕地面积增加D.地表水流有序
2024-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L湖原是某干旱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甲河周边人口较多,工农业发展较快。但近年来L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等浅水地区。芦苇茎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如下图)。

(1)试比较L湖湖泊北侧的湖底坡度和南侧的湖底坡度的大小,说明判断理由。
(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
(3)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2024-01-26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024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

5 .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B.海底地震频发
C.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D.板块碰撞挤压
2.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3.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2024-01-24更新 | 497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6 . 冰冻圈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和冰)存在地球表层的圈层,海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世界海洋、南半球、北半球海冰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海冰季节变化的描述,可信的是(     
A.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南半球相似B.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3~4月份
C.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似D.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9~10月份
2.冰冻圈影响气候是通过(     
①冰雪反射 ②水循环 ③内力作用 ④冰川融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1-24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滑断层是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者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滑动中能量不断蓄积,岩层断裂或脱落时,便可能引发大地震,其能量沿走滑断层传播,穿越狭窄的浅海湾,会产生危害巨大的海啸。旧金山湾周边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下沉状态,每年下沉约5.9mm,部分地区下沉速度可达20mm。下图中的甲图为旧金山地区断层分布图,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断层北侧褶皱示意图,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景观图。

(1)简析甲图区域断裂带众多的原因。
(2)简述走滑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3)说明图中海湾地区受海啸威胁较大的原因。
(4)有人预计,到2100年旧金山将有430km²的面积被海水淹没。请简析其原因。
2024-0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区位于横断山南段的台地上。一千年前,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利用局部地形、气候条件和森林及林间动植物种群,在林中进行片状开发,在乔木下种植茶树即“林下茶”。村寨居中,四周种茶,外围森林环绕,体现了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智慧。左图为景迈山区域图,右图为林茶共生图。

(1)指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2)简述左图中分隔防护林对茶树生长的作用。
(3)茶树生长在森林中,不施农药化肥。试分析“林下茶”种植具有的良好生态服务功能。
2024-01-2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9 .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A.5100~5200mB.5300~5400mC.5500~5600mD.5800~5900m
2.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A.5:30~6:30B.11:00~12:00C.14:00~16:00D.20:00~22:00
3.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A.冰蚀作用增强B.冰湖溃坝增多C.地震灾害频发D.冰湖生物减少
2024-01-21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10 .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不仅使土壤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储水能力发生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水量平衡,而且草甸退化后,土壤活动层的冻结期和融化期也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冻融过程响应最敏感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降水B.坡面蒸发C.地下径流D.植被截留
2.高寒草甸退化会导致图中(     
A.地表径流量减小B.活动层的冻结期滞后
C.活动层厚度变小D.生态系统的水分不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