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新西兰地理事物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如米尔福德峡湾(见左下图)。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轰鸣,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



(1)与北岛相比,新西兰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
(2)简述米尔福德峡湾的形成过程。
(3)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2 .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近40年全球气候变化使该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色林错湖泊(     
A.参与海陆间循环B.湖水透明度较高
C.湖水含盐量较低D.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1月
3.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列有关湖泊及周边地区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汇入湖泊的淡水增加,周边地区盐碱化减轻
B.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
C.湖泊湖面降水量增加,流域面积变大
D.湖泊冻结时间提前,消融时间推后

3 . “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关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展开评价有利于更精准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如图示意某区域“山、水、林、湖、田”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表示甲处关系的是(     
A.粮食安全B.淤积土壤C.增加耕地D.塑造地貌
2.该区推进“山水林湖田”融合发展的核心是(     
A.污水处理B.平整土地C.营造湿地D.保持水土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东麓地处西北内陆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坡地带,贺兰山呈东北—西南弧形走向,植被稀疏,海拔2000~3000m,最高峰3566m,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地形、下垫面和气候背景的综合影响,容易发生极端暴雨。贺兰山区发生的强暴雨,必须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水汽输送。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地形与极端暴雨中心分布。

(1)简述贺兰山东麓强暴雨发生的季节及降水特点。
(2)说明贺兰山东麓强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
(3)分析贺兰山强暴雨主要分布于东麓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贝宁位于西非中南部,每年4~10月为湿季,11月~次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大约1500~2000mm。耕地面积比重低,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自2020年我国首次从贝宁进口大豆以来,该国大豆产量快速增长。贝宁湾有的季节风浪较大,对大豆运输影响较大。

材料二:下图为贝宁略图。

(1)用“///”画出贝宁热带草原气候的大致分布区,简析干湿季的成因。
(2)写出贝宁湾风浪较大的时期,简析其成因。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简述贝宁大豆增产的主要对策。
2023-11-09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一)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新疆西北部两个较大的内陆湖泊。其中赛里木湖湖面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6个月。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透水性较好的粉砂岩、石灰岩为主,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

艾比湖湖面海拔约为189米,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下面左图为赛里木湖位置以及周边情况示意图,右图为艾比湖和赛里木湖的位置和地形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
(2)简析与艾比湖相比,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3)指出近60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4)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且东岸最为严重,对上述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023-10-14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猫跳河流域多峡谷急流,喀斯特地貌发育。20世纪50年代,该流域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58~1981年,该流域进行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梯级开发(下图),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下表示意该流域6个水电站的坝高和年发电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镇市大力开发铝土资源,发展“铝土矿一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制品加工”产业。1988年,H湖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0年代,H、B两湖成为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

   

水电站
坝高(米)52.548.743.839.526.560
年发电量(亿度)0.690.800.821.623.831.43
(1)水电站Ⅰ位于猫跳河中、下游分界处。推断该流域的深切峡谷主要分布的河段(上中游或下游),并说明判断理由。
(2)猫跳河流域水库建设淹没众多耕地,但1990年流域内耕地却比1960年增加约10%。分析水库建设后该流域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
(3)说明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对清镇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4)简析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导致其注入乌江的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优化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在其北部和西部山区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

   

(1)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传统产业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企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京津冀北部和西部山区成为该区域生态屏障的原因。
(3)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带来的有利影响。

9 . 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B.热量C.堆积状况D.盛行风向
2.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3.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D.上海港泊位不足
2023-07-04更新 | 587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2023-06-10更新 | 14078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