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图1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图2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3.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04-10更新 | 1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四)地理试题
2 . “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的冰川,从皑皑白雪之中蜿蜒而下,悄无声息地延伸到针阔叶混交的密林深处,它们同峭壁、飞瀑、古树、民居、以及草原和湖泊亲密的交织在一起,呼应着一撮一撮金黄色的油菜花,构成了波密别样的美。”下图为波密某地景观图及波密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冰川能延伸到针阔混交林深处主要是因为
A.地形起伏大冰川移动快B.冰川面积大,延伸远
C.森林海拔高,距离冰川近D.降水丰富积累量大
2.与“冰川、古树、民居、草原湖泊油菜花交织成景”关联最大的地理要素是
A.地形B.降水C.河流D.冰川
3.波密和墨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B.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热量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C.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D.大气的削弱作用强,热量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3 . 秦岭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下图中甲图是秦岭南北坡1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乙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其中Ⅰ至Ⅷ带海拔不断升高,Ⅱ至Ⅷ带为植被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坡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②北坡受冬季风的影响更明显  
③南坡降水量丰富,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④南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影响气温变化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2.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的判断, 正确的是
①Ⅰ至Ⅱ带因水热条件减弱导致林地减少     ②Ⅷ带大致是林地和草地利用的分界带   
③南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④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9-11-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M地夏季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作用D.M地冬季受下沉气流影响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东坡自然带成因主要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019-10-1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岭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不同。下图为该山南坡、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直减率)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大陆典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一致性,中国大陆典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一天内最小值出现在
A.0:00B.6:00C.12:00D.18:00
2.太白山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北坡,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北坡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   
②南坡云量的保温作用强
③北坡受冷空气影响大   
④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凝结放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寒潮时,若太白山南坡的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则山北侧的气温递减率是
A.0℃/100米B.0.17℃/100米C.0.6℃/100米D.1.2℃/100米
2019-01-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月6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每周一测
6 . 2018 年寒假,北京的康同学到东非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从山脚下的 Moshi 镇出发,一周后,于当地时间 2 月 15 日 8:00 成功登顶,当日正值中国春节除夕。左图 为东非地区图,右图 为 康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康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
A.恰逢中国农历惊蛰节气前后
B.登顶时刻恰好看到日出东南地平线
C.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登顶时刻北京的家人开始收看春晚
2.右图 信息显示
A.登山线路所在坡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B.M 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C.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
D.海拔越低,人类对植被开发利用强度越大
3.   所示地区
A.裂谷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B.山地多为断块山,山顶岩石主要受风力作用
C.季节性湖泊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山地融雪影响
D.受地势起伏的影响,河流水系形态呈放射状
2018-05-15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县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7 . 根据东北地区24节气顺口溜,回答下列各题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降水少,风力大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2.白露,顾名思义是早晨粘挂在树叶、草叶、庄稼叶上的露水珠呈现出白色。对于“白露烟上架”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晴天,大气逆辐射弱B.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C.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强D.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3.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2018-06-22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
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天山
C.武夷山D.横断山
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上升气流
C.盛行下沉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
2019-04-1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A.海拔1 100 m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B.海拔1 100 m~5 300 m,积雪覆盖面积增加
C.海拔5 300 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D.海拔1 100 m以下,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
2.该山夏季积雪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造成地质灾害多发
B.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改变区域地表形态
D.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3.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 800 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B.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积雪的升华量减小
C.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走
D.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10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A.海拔1 100 m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B.海拔1 100~5 300 m,积雪覆盖面积增加
C.海拔5 300 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D.海拔1 100 m以下,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
2.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 800 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B.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积雪的升华量减小
C.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走
D.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