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征并简析原因。
(2)推测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的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
2022-01-16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地理试题

2 .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和火山灰砾,多湖泊和沼泽湿地。左图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岛上雪线高度仅500~800米,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火地岛上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②降水③海陆位置④植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关于火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岛屿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B.岛上湖泊多为断裂下陷作用形成
C.西部为多雨区和东部为雨影区D.地处板块张裂处,多火山地震
3.据图推测“醉汉树”树冠的大致朝向(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3 . 秦岭一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左图示意秦岭一大巴山部分区域,右图示意秦岭太白山、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D.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
C.白水江自然保护区D.太白山南坡
2021-07-26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分布。下图示意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该山地1100米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几乎为零,其主要原因是(     
A.山麓地带降雪少B.山麓地带气温回升慢
C.山麓地带升华快D.积雪已在春季消融殆尽
2.冬季,积雪覆盖面积开始减少的海拔大约是(     
A.400米B.1100米C.1700米D.3800米
3.冬季,该山地高寒地带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其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风力D.太阳辐射

5 . 山体效应指由于隆起山体中央的温度(T1)和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的分布和外围地区不同的现象。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下图左为山体效应示意图,下图右为38°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体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②地形闭塞;同外界热交换少③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④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由于山体效应,使得38°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     
A.山体内部林线更高B.山体内部自然带谱复杂
C.山麓自然带南北延伸D.山体外部东侧雪线更低
2021-06-27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地理试题

6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积雪覆盖面积(     
A.海拔1100 m以下,夏季保持稳定B.海拔1100~5300 m,夏季增加
C.海拔500~2000 m,冬季先下降再增加D.海拔3000 m以上,冬季下降
2.该山地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冬夏季节积雪覆盖面积变化趋势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积雪升华B.气温高低C.风力大小D.降水多少
3.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 m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     
A.气温逐渐下降B.积雪的升华量减小
C.太阳辐射逐渐增强D.部分积雪被强风吹走
2020-11-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下界是出现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影响其高度分布的因素与雪线相同,主要是温度和降水。积雪对地表土层主要起保温作用,湿润气候条件下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下图示意多年冻土下界随干湿程度的变化。



(1)分析从大陆性到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变化的原因。
(2)用曲线表示北半球多年冻土下界的纬度变化。

(3)分析由亚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过渡时,多年冻土下界上升的原因。
2021-05-12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1学年高三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地理试题

8 . 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山脉,其东西向分布着走向各异、互不连续的5座标志性山岭,主峰海拔为1600~2200m,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尚存异议。下图是南岭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力随季节变化图(数值越大,影响力越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存在异议的原因可能是南岭
A.南北部气温降水分异不显著B.南北部地形类型差异比较大
C.对南北部联系具有促进作用D.对南北部联系的阻隔不够强
2.据图可知,冬季南岭对气温分界的影响力很明显,是由于
A.暖空气势力强B.冷空气活动频繁
C.南部升温更快D.南部干燥降水少
3.南岭对降水的屏障作用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分布D.地形
2020-05-21更新 | 1139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5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9 .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介于27°31′N-28°24′N,98°04′E-98°54′E。地质历史上,该区域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的多次作用,地貌主要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担当力卡山组成,最高海找为5128m。该区域年平均温度11-15℃,年平均降水量1667-2000mm无明显干湿季之分。该山北段从黑娃底保护站(海拔2000m)至山顶(海拔3600m)区域分布的植被类型有高山草向、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下图示意高黎贡山北段从黑娃底保护站至山顶海拔梯度上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黎贡山北段地区
A.受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大B.古代冰川地貌相对较少
C.从南到北植物有过渡性特征D.山地地势垂直落差较小
2.推测该山北段从黑娃底保护站至海拔2600m木本植物中占主体优势的是
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
C.灌木林D.常绿阔叶林
3.图示该地区海拔在3100m以上的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主要取决于
A.水分条件B.温度变化
C.光照状况D.土壤肥力
2020-05-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图1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图2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3.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04-10更新 | 1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四)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