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秦岭山脉北临渭河平原(秦岭北坡断裂凹陷形成的),南靠汉水谷地(汉江的冲积作用形成),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下图为秦岭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自然带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B.海陆位置
C.相对高度D.地形地势
2.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A.夏季降水多B.自然带丰富
C.地势陡峻D.光照条件好

2 . 洛根山(60°18′N,140°24′W)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西南角,山体呈圆锥形,主峰海拔6051米。

1.十一国庆节当天,日出时,该山的影子投向山峰的(     
A.东南方B.西北方C.西南方D.正西方
2.投射有山影的大气和云层并不是完全黑暗的,主要是因为(     
A.地面长波辐射影响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的吸收作用D.大气的散射作用
3.对洛根山地理特征的推测,可信的是(     
A.山顶夏季没有冰雪覆盖B.冬季降雪量多
C.山腰处的森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D.属褶皱—断块山
2021-11-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植物的发芽、展叶、返青、开花、落叶等周期性的现象称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返青与春季积温正相关;返青需要一定的低温冷激(冬季一定低温量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返青)。秦岭山地横贯于我国中部,气候复杂,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     
A.高山地区,返青早B.河谷地区,开花晚
C.高山地区,花期短D.河谷地区,落叶早
2.近年来,秦岭山地的植被返青期总体呈现出低海拔区推迟、高海拔区提前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低海拔区春季积温不够B.高海拔区春季增温幅度大
C.高海拔区冬季积温充足D.低海拔区冬季低温量过多
3.研究发现,秦岭北坡植被返青期比南坡更早,最可能原因是(     
A.南坡受太阳辐射影响,积温过多B.南坡受季风影响,低温冷激量少
C.北坡受季风影响,春季降水更多D.北坡受焚风影响,春季升温更快
2022-10-12更新 | 94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5300米以上积雪覆盖率变化的原因。
(2)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呈下降趋势,试推测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
2021-09-06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5 . 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面两图分别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和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2.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C.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2021-07-23更新 | 8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6 . 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乔木—灌木—草甸。我国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     
A.干旱灌丛带   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
B.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针叶林带
C.针叶林带   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D.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     干旱灌丛带
2.金沙江河谷两岸出现①自然带的影响因素是(     
A.局地环流B.西南季风C.流水作用D.土壤肥力
2022-05-13更新 | 92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7 . 碳酸盐岩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在溶解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中的CO2将其转移到水体中,以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底沉积物、水生植物生成的有机碳等形式存在,产生碳汇效应。岩溶碳汇量的大小,受流域内的地质、气候、水文、生态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同一山体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岩溶作用碳汇量和单位面积溶蚀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不同海拔高度单位面积溶蚀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岩性D.太阳辐射
2.以下有利于促进岩溶碳汇效应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增施有机肥C.开垦农田D.人工降雨
2022-05-23更新 | 4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8 . 给曲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处中部喜马拉雅山脊带,流域总面积为513.79k㎡.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5752m,属典型高寒气候区,流域内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下图示意2016年给曲流域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给曲流域冰川集中分布于海拔(     
A.5300~5600mB.5600~5900mC.5900~6200mD.6200~6500m
2.与海拔6000~6500m相比,海拔5300~6000m(     
A.风力作用强,冰川面积变化显著B.水汽凝聚,冰川面积变化不显著
C.冰川面积基数小,冰川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D.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3.海拔6800m以上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周围谷风汇聚B.逆温现象显著C.周围山风汇聚D.地势变化频繁

9 .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北坡空气对流最不明显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太白山南坡夏季垂直递减率低于北坡,是因为(     
A.南坡植被茂密,增大了温度的变化
B.北坡云量大,保温作用强
C.北坡受冷空气影响大
D.南坡为迎风坡,暖湿气流降温凝结释放热量
2021-02-23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征并简析原因。
(2)推测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的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
2022-01-16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