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列举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缩等极端气候指标。下图示意地球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冰(     
A.面积年内变化幅度小B.消融速度慢C.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D.消融速度快
3.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     
A.极端天气影响生物生存B.北半球种植业北界南移
C.火山喷发频率将会增加D.全球粮食产区产量都增

2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积雪的变化必将会对土壤冻融格局及凋落物分解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积雪通常与冻融有极大关系,积雪厚度减少会(     
A.冻融频次增加B.土壤生物量增多
C.融冰期地表水增多D.融冰期地下水增多
2.就全球气候变化而言,高山积雪厚度变化会使林地(     
A.凋谢物分解加快B.森林冻害减弱
C.土壤生物量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
2022-12-27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群岛由自然环礁组成。据考证,最初马尔代夫海平面以每千年15m的速度上升;距今7000~600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每千年2m;距今6000年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千年25cm,从此时开始马尔代夫海域出现珊瑚岛礁。形成珊瑚岛礁的珊瑚虫生活在浅海水域,适宜温度为22~32℃。有人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尔代夫群岛在近100年内可能会消失。下左图示意马尔代夫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马尔代夫近1万年以来的气温变化。



(1)据材料说明近1万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2)分析冰期结束后的前期气温上升并不明显,而海平面上涨幅度大的原因。
(3)就材料中马尔代夫群岛消亡论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5 . 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孢粉就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下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A.温暖干旱B.温暖湿润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
2.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B.陆地面积增大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冻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陆地表层的冰川(冰盖)、冻土、积雪、江(河、湖)冰等;海洋上的海冰、冰山等;大气圈中的冰晶等。冰冻圈是气候变化最敏感圈层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各要素都在变化,主要表现为规模、温度的变化以及使原本封存在冰冻圈内的有机碳融化分解。我国的冰冻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两极海冰范围变化图。



(1)描述1970-2019年期间两极海冰变化的特征。
(2)说出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冻圈显著变化的主要表现。
(3)分析冰冻圈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2022-06-17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荆州中学等四校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7 . 全球变暖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下图示意1959~2019年全球及部分国家人均累计CO2排放量。2013年以来,②国人均CO2年排放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的国家是(     
A.英国、美国、日本、中国、印度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印度
C.英国、美国、日本、印度、中国D.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印度
2.推测2013年以来②国人均CO2年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型升级B.新冠疫情影响C.人口总数减少D.能效提高
3.“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我国实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增汇”效果显著的是(     
A.保护自然生态B.开发生物质能C.建设生态工程D.治理大气污染
2022-12-1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大规模的冰川退缩与扩张会影响海平面的垂直变化,也会引起局部地区地壳的垂直变化。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可以显示冰川的变化,进而显示气候的变化,图1为冰川地壳受力示意图,图2为某冰川冰舌,2万年以来,该冰川依次发育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其中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气温变化符合(     
A.B.
C.D.
2.图2地貌形成过程显示气候变化具有(     
A.交替性   随机性B.持续性   交替性C.间歇性   交替性D.随机性   间歇性
3.下列情况符合冰川退缩、扩张对地壳、海平面影响的是(     
①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上升、海平而上升②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③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④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上升、海平面上升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9 . 石笋是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其高度往往与溶洞中的滴水量成正相关。通过对石笋的分析可推断气候演变特征。司岗里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洞内发育有丰富的石笋。下图为1300-1900年司岗里洞最深部一处石笋的距顶深度曲线和平均生长速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300-1900年,司岗里洞内的石笋(     
A.生长发育变快B.生长发育变慢C.生长发育停滞D.生长发育没有间断
2.根据石笋的生长变化可以推断出该时段(     
A.东亚寒潮多发B.东南亚洪灾频发C.南亚旱灾多发D.西亚气候湿润
2021-05-13更新 | 60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5月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024-06-15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