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2007年,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呈现的报告提到本世纪地球的温度将会上升2℃~6.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B.海平面将上升
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
2.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2019-10-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新生代第四纪末次冰盛期是地质史上最后一次冰期盛期,南北两极气温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20℃,南北两极冰盖迅速发育,凝固了大量的水分,致使全球海平面平均下降了约130m。末次冰盛期,中国沿海地区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日本海成为一个冰封的内陆海(湖),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黄土状堆积物,称为下蜀黄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末次冰盛期之前的温暖期相比,末次冰盛期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①日本西部地区降雪增多②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下降③低纬地区降温幅度最大④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末次冰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变质作用B.海浪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
3 . 读地质及历史时期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古学证明,台湾海峡海底某处存在河流及农业生产的痕迹,该现象可能存在于
A.白垩纪暖峰期B.末次冰盛期C.小冰期D.20世纪温暖期前期
2.从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到小冰期
A.北半球极地冰盖曾经完全消失B.全球雪线先降后升
C.热带曾经拓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北部D.人类活动范围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
2020-04-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地理试题
4 . 近现代气候变化引起的后果有
A.喜马拉雅山脉雪线高度下降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延伸
C.西藏种植青稞的范围向高原上方延伸D.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2020-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1)据图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观测值特点形成的人为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019-08-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气象观测仅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只能用代用资料来反映,如树木年轮、冰芯、石笋等。

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速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的生长速度快。树木年轮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主要是由限制性最大的环境因素决定。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位置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956~2008年)、以及利用树轮宽度重建的当地的气候要素序列图(1600-1950年)。



(1)代用资料能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特征。
(2)分析甲地树轮宽窄主要受春末夏初水分影响、乙地树轮宽窄主要受夏季最低气温影响的原因。
(3)请选择A或B作答。
A:据图推测18世纪青海湖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B:据图推测17世纪唐古拉山冰川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4)归纳总结图示区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2020-1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之比。图示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积雪覆盖率和植被指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①高原气温日较差大②气候变暖,积雪减少③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④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可能会直接导致该地(     
A.地面温度降低B.蒸发量增大
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大气的逆辐射减弱
2020-1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有
A.青藏高原抬升B.海平面下降
C.南极永久冰川面积缩小D.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2019-10-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9 . 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
营养期+0.37﹣2.42
花蕾期﹣0.84 ﹣0.16
花期﹣1.47 +1.26
结果期+2.84 ﹣0.42
果后营养期+0.37﹣5.74
枯黄期+0.89 ﹣3.00
生长期+0.37 ﹣4.58

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1.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     )
A.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
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
2.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     )
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
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
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
D.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
2020-12-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班期末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我国1970~2000年气温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气温呈现什么变化?

(2)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8-10-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