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通过碳循环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碳循环过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挽战。我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图左是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图,图右示意碳循环。


   
(1)说明1900年以来图左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2)阐释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
(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3-06-07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 .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冻融状态极大地影响着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微生物的生存,其日冻融循环出现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温度逐渐升高)以及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温度逐渐降低),起始时间为正值说明冻融循环推后。下图为青藏高原2003~2019年日冻融循环发生时间点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土壤冻融状态变化表述的是(     
A.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B.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C.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和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均提前
D.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融状态影响最大
2.青藏高原进入日冻融循环最早的年份是(     
A.2004年B.2008年C.2013年D.2016年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3 .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覆盖指数增加量最大的是(     
A.I区B.Ⅱ区C.Ⅲ区D.IV 区
2.近年来,与IV 区相比,I区整体上(     
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多 ②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少
③植被生长季变化大 ④植被生长季变化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阻碍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2023-05-30更新 | 64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安徽黄山·二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松属是现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属,约113种,占松科的50%。下图表示松属多样性地质历史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松属物种多样性变化说明其能适应气候(     
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
2.古新世松属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大幅降温B.陆地大规模火山喷发
C.联合古陆分离D.白垩纪末物种大灭绝
2023-05-14更新 | 873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0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5 . 下图是某高中地理实践力研究小组搜集到的当地1900-2021年期间的某地理现象数据距平统计,小组成员该地理现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撰写研究小论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研究小组撰写小论文的“关键词”,最可能的是(     
A.耕地减少B.臭氧空洞C.气候演化D.地质灾害
2.关于上述问题,最合理的做法是(     
A.禁止乱占耕地B.发展清洁能源C.污水达标排放D.加大科技投入
2023-03-22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22-23高二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6 . 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图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A.在拐点前一直增加B.在拐点后下降明显
C.拐点的时间明确D.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A.人口、城市减少B.治污能力提升
C.工厂、企业减少D.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发达国家在碳减排过程中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发达国家(     
A.人口数量更多,工业更发达
B.技术力量雄厚,更有能力减少排放
C.过去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经济实力强,更能承担减排带来的损失
2023-03-16更新 | 73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5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高频选择题60题)(3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2023·广东江门·一模

7 .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D.耕地面积规模变大
2023-03-09更新 | 1909次组卷 | 14卷引用:地理(河北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2-23高三下·江苏扬州·阶段练习
名校

8 . 秦岭——淮河一线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基于1970年到2019年秦岭一淮河地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以1月平均气温和日均温稳定≥10℃积温为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①1970s—2010s从气温指标上看西安属于亚热带
②淮河段亚热带北界在1970s—1980s北移幅度最大
③2010s亚热带北界在淮河段走势与纬线大体一致
④亚热带北界北移的幅度在115°E附近最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图示地区1970年到2019年间(     
A.冬季气温降低造成病虫害加剧B.从暖温带变成为亚热带
C.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变长D.柑橘种植范围向北推进
2023-03-06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北京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

9 . 尤通黑门山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52m,地处挪威内陆,山麓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mm。下图示意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趋于冷湿的时段是(     
A.1968~1970年B.1978~1980年C.1988~1990年D.2016~2018年
2.1960年以来,尤通黑门山冰川的进退趋势主要取决于(     
A.冬季降水B.冬季气温C.夏季降水D.夏季气温
3.挪威西海岸的冰川相比,尤通黑门山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更大,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降水量更小③冰川规模更大④冰川高度更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7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旧高考省市高三一模分类汇编——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10 . 下表是小明制作的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气候资料统计表,表中部分信息遗漏,遗漏的a、b、c、d信息代表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平均气温。表格阴影面积大小反映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面积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的a、b、c、d依次代表(     
A.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B.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C.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D.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北半球海洋平均气温
2.与北半球相比,表中南半球(     
A.陆地全年平均气温较低B.陆地冬季平均气温较低
C.海洋全年平均气温较高D.海洋夏季平均气温较高
2023-02-12更新 | 4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高频选择题50题)-【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