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异常突出。图1、图2分别示意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逐月累积蒸发量及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即距平值的累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鞘岭站(     
A.1960—1970年的年蒸发量最大B.1980年的年蒸发量累积距平最小
C.1990年的蒸发量与平均值相同D.1995—201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较小
2.与永昌站相比,民勤站1970—199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差异可能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风速大小C.水源供应D.植被覆盖
3.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点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旱涝灾害加剧B.尾闾湖泊扩大C.植被类型减少D.绿洲快速扩张
2023-10-2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练27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5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全国通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2020年8月2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提供了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气候系统变化的新状态。年平均温度距平指某年平均温度与总平均温度的差值,下图示意1850-2025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了全球平均温度(     
A.呈持续下降趋势B.呈持续上升趋势C.呈波动上升趋势D.呈先升后降趋势
2.图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高山的雪线、林线均下降B.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
C.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增强D.台风平均强度减小
2023-10-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

3 .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云南中部滇中高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平水年(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值接近的年份)各种作物对灌溉水的需求量排序为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一茬)>薯类。下图示意1990-2019年滇中高原种植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推测,近年来滇中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2.1990-2019年滇中高原蔬菜增长比重大于薯类的原因是,蔬菜比薯类(     
①生长周期长②生长周期短③经济效益高④节水效果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27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练27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50题-【尖子生创造营】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全国通用)

4 .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研究人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后阶段(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四个阶段中,碳排放强度大、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该特点所对应的阶段是(     
A.S1B.S2C.S3D.S4
2.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不稳定性增加,主要原因是(     
A.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B.煤炭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C.煤炭利用使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问题严重
D.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
2023-08-10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9 环境与国家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完成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2023-07-20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地理答案技巧二十九、海侵海退”与“河流阶地”判读技巧
6 . 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
7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如下左图)。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

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下右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


      
(1)科研人员可借助树轮推测当年祁连山区的气候条件,请说明理由。
(2)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
(3)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4.7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通过碳循环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碳循环过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挽战。我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图左是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图,图右示意碳循环。


   
(1)说明1900年以来图左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2)阐释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
(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3-06-07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9 .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覆盖指数增加量最大的是(     
A.I区B.Ⅱ区C.Ⅲ区D.IV 区
2.近年来,与IV 区相比,I区整体上(     
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多 ②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少
③植被生长季变化大 ④植被生长季变化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阻碍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2023-05-30更新 | 64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023·安徽黄山·二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松属是现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属,约113种,占松科的50%。下图表示松属多样性地质历史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松属物种多样性变化说明其能适应气候(     
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
2.古新世松属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大幅降温B.陆地大规模火山喷发
C.联合古陆分离D.白垩纪末物种大灭绝
2023-05-14更新 | 873次组卷 | 10卷引用:2.4 地球的历史-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