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水中,随深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碳酸钙溶解度增大。碳酸盐补偿深度是指海洋中碳酸钙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其下方溶解速率快于补给速率,碳酸钙难以沉积,浅色的碳酸钙沉积主要在该深度以上,故该深度被称为“海底雪线”(左图)。当浅海接受的碳酸钙沉积增加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会变浅。地质历史时期,广西南部处在海陆过渡地带,台地、盆地相间,部分台地被海水淹没(右图)。研究表明,气候进入间冰期时,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地质学家据此推测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冰期海底台地扩张。

(1)分析间冰期碳酸盐补偿深度位置上升的原因。
(2)说明间冰期海底台地萎缩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合作探究】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材料1: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4 . 超级芦竹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能源植物。超级芦竹可生产各种生物油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改变大气结构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下图示意超级芦竹对大气结构的改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1)(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易)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A.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B.温暖期与冰期交替C.波动下降D.波动上升

考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3)(易)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石化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B.臭氧层破坏C.氮气增加D.水汽含量减少

(4)(难)读图分析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中)南极大陆冰川大量融化的原因有(     
①南极火山喷发②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
③科考站排放了过多的热量④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6)(中)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②蒸发加剧,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中)南极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危害有(     
①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被淹没②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③南极大陆北极熊生存空间大幅度缩小④海水入侵陆地,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差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考点4.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8)(中)为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趋势,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开展植树造林③开发新型能源
④开发节电技术⑤发展电子商务⑥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2024-02-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1.(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     
A.水汽、氮气和干洁空气B.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C.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D.氮气、杂质和干洁空气
2.(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3.(易)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中,作为成云致雨必要条件的是(     
A.水汽和氧B.水汽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水汽和臭氧
4.(中)人体的高原反应说明了氧能(     
A.增强抗寒力B.维持生命活动C.组成生命体D.提高呼吸频率
5.(中)适当的缺氧有利于激发运动员潜能。最适合建该类体育训练基地的海拔是(     
A.0-200B.220-580C.1800-2400D.4200米以上

考点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6.(中)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7.(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洁空气中一些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并引发了相关环境问题,其中表现明显减少且引发较严重环境问题的是(     
A.氧气B.臭氧C.二氧化碳D.杂质
8.(中)下列保护臭氧层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①合理减少空调的使用②政府加强企业监管
禁止企业生产含氢氟烃等物质的产品个人减少使用含氢氟烃等物质的产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难)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危害。
2024-01-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6 .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我国近年来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付出巨大努力和中国智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本底是指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大气中各成分自然含量。我国青海省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是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地处无人区,海拔3816米。

材料二: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盆地正式投用,将采油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住并且封存在海底。

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已经成功运行,在海水养殖区通过上升流,加快表层海藻生长速度,促进海洋碳汇。



(1)从瓦里关本底站监测到的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变化特点是:(1)____,该监测数据说明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2)____
(2)从科研工作环境的角度,简析在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开展监测工作的利弊。
(3)与陆地碳封存相比,海上碳封存的优势有(     
①建设成本投入低②封存环境更稳定③设施维护更便利④陆地空间零占用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②④

(4)简述人工上升流工程有利于海藻生长,促进海洋碳汇的原理。
(5)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全球变暖的机理,某中学一组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内容如下。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记录人实验人数
实验预设假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同等条件的升温过程中,其温度(1)____正常大气:降温过程中,其温度(2)____正常大气。
选项:A.高于B.低于
实验过程(升温实验)正确的实验步骤:(3)____
①加上瓶塞插入传感温度计,将两个玻璃瓶放置在有阳光照射的室外台面上
②第三支温度计裸露测量室外气温
③打开应用软件,每隔2分钟读取并记录温度计数值
④取两个玻璃瓶,底层铺上细沙,其中一个玻璃瓶,充入足量二氧化碳选项: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实验数据(升温实验)
实验意义结合实验说明原理:(4)____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部分地质年代资料

距今年代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海生藻类
动物界
两栖动物



材料二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材料一中,甲的地质年代是____,乙的地质年代是____
(2)甲年代是____动物时代,乙年代森林茂密,形成的重要矿产是____
(3)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简述获得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可能途径?(答出一点即可)
(4)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024-01-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1)写出图中实线表示的三次大冰期所处的地质年代(具体到纪)。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特点。
2023-12-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发现:在古近纪(距今6600万—2300万年),地球上气候曾经发生显著变化;距今约4850万年,一种名为满江红的植物曾铺满北极海面,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细小绵密、繁殖快、固碳能力强,气温低于5℃会死亡。下图示意距今4850万—4800万年北极海区地理位置。


(1)指出距今4850万年满江红繁盛期北极地区的气温特征并说明理由。
(2)推出满江红在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的可能原因。
(3)推测北极海区大量生长满江红对大气圈的大气成分和气温可能产生的影响。
10 .        材料:2019年1月11日发表在权威科学出版物上的一篇论文称,海水变暖的速度比2014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的数值快40%,2018年创温度新高,成为有记录以来地球海洋最温暖的一年。
       
(1) (综合思维)海洋温度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有什么联系?
(2)(地理实践力)海水温度升高会带来哪些危害?
2023-09-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章第05节第01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