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千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海岸线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距今1.2一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为(     
A.逐渐降低B.先升后降C.逐渐升高D.先降后升
2.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不包括(     
A.流域降水量减少B.退耕还林C.修建水库D.地壳上升
2022-07-18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我国某省局部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B.逐步变冷
C.先暖后冷D.先冷后暖
2.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
①高山雪线上升           ②高纬冻土融化
③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④全球普遍干旱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部分地质年代资料

距今年代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两栖动物




材料二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材料一中,甲的地质年代是____,乙的地质年代是____
(2)甲年代是____动物时代,乙年代森林茂密,形成的重要矿产是____
(3)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简述获得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可能途径?(答出一点即可)
(4)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023-1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发现:在古近纪(距今6600万—2300万年),地球上气候曾经发生显著变化;距今约4850万年,一种名为满江红的植物曾铺满北极海面,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细小绵密、繁殖快、固碳能力强,气温低于5℃会死亡。下图示意距今4850万—4800万年北极海区地理位置。


(1)指出距今4850万年满江红繁盛期北极地区的气温特征并说明理由。
(2)推出满江红在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的可能原因。
(3)推测北极海区大量生长满江红对大气圈的大气成分和气温可能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到大气中,海洋中水的pH值持续下降,在过去的200年里,海洋吸收了大约30%的CO2排放,这种吸收已经改变了海洋水域中碳酸钙的生产,从而打乱了碳酸盐——硅酸盐循环,这种破坏转化为水pH值的逐渐降低,这件现象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水酸性的增加使众多海洋生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下图为世界海洋酸化地图。



(1)据海洋酸化地图,描述海洋酸化地区分布特征______
(2)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例,分析这些地区成为海洋酸化主要分布区的可能原因______
(3)据海洋酸化程度图和所学知识推测海洋酸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______和危害______
(4)如何遏制海洋酸化,至少提出两条建议______
2022-10-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地理试题

6 . 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据研究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脉
2.据图推测(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
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
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
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6-02更新 | 1529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热身训练地理(三模)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气象观测仅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只能用代用资料来反映,如树木年轮、冰芯、石笋等。

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速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的生长速度快。树木年轮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主要是由限制性最大的环境因素决定。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位置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956~2008年)、以及利用树轮宽度重建的当地的气候要素序列图(1600-1950年)。



(1)代用资料能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特征。
(2)分析甲地树轮宽窄主要受春末夏初水分影响、乙地树轮宽窄主要受夏季最低气温影响的原因。
(3)请选择A或B作答。
A:据图推测18世纪青海湖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B:据图推测17世纪唐古拉山冰川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4)归纳总结图示区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2020-1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018年9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布首期成果,指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选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简述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019-11-03更新 | 53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9 . 【选修-环境保护】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冰川变化为例,从上世纪初算起,冰川退缩量已经超过30%,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青藏高原变化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还影响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影响到整个北半球和全球环境。



(1)概括三江源区1960~2002年气温总体变化特点。
(2)推测冰川大面积退缩后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6-11-18更新 | 8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赣中南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7月)地理试题

10 .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3.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③④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