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横坐标代表气温状况,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信息反映了(     
A.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B.极冷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
C.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D.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
2.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     
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南移
C.北欧地区雪线下降D.北极地区冰川融化

2 . 读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
C.1975—1985年期间下降D.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
2.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

3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的遥感参数,数值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图为2000一2013年黄河源区生长季NDV1的年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3年可能出现现象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减小B.多年冻土面积扩大
C.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减少D.黄河流域面积扩大
2.据图推测,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     
A.冷湿化B.冷干化C.暖湿化D.暖干化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
(3)推测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
2022-12-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且高温持续时间长。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接连遭遇冷空气袭击,国庆长假期间多地“一秒入深秋”。10月8日,强冷空气再次南下,太原等地人们甚至感觉到“一秒入冬”。


(1)说出国庆期间造成多地“一秒入深秋”的天气系统及其带来的天气。
(2)从季风环流和气温变化角度,解释太原市“一秒入冬”现象产生的原因。
2022-1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挪威和瑞典是位于北欧的发达国家,也是著名的低碳国家,2018年能源转型指数分列全球一二名。在挪威的发电总量中,大约有98%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极地、极寒、极光、极幸福”被列入该地区的旅游关键词。

材料二:挪威和瑞典区域示意图(图1)、挪威和瑞典位置示意图(图2)

材料三:近10000年来挪威雪线变化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图3)



(1)总体来说,挪威的年均气温较瑞典________(低或高),是因为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瑞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域________
(3)从图3中可知,挪威雪线和中国气温变化的趋势________。公元1500—1900年期间,全球气候处于________期。
(4)挪威和瑞典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根据材料推测主要是________。简述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有利影响________
2022-10-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考地理试题

7 . 19世纪以来,全球气候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整体上波动升高
B.1990年的气温高于1940年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1900~2000年,气温的升高幅度逐渐增大
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部分地区高山冰川出现退缩现象
C.全球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量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有利于增强体质
2022-10-14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判断(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
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高纬度农业产量增加B.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C.全球各地降水减少D.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2022-08-3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2020年3月28日20:30—21:30,全球7000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A.酸雨蔓延B.全球变暖C.臭氧层破坏严重D.大气光污染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A.共同B.不同C.有区别D.共同但有区别
4.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8-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下图示意黄上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河床淤积抬升,洪水威胁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