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正值偏涝,负值偏旱,数值越大,程度越严重。读1960-2016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我国西北地区汛期降水(     
A.东部年际变化小B.东部降水量较小C.西部呈增多趋势D.西部季节变化大
2.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2016年汛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亚夏季风弱②东亚夏季风强③盛行西风弱④盛行西风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5-04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59 我国的气候-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2 . 河流下切侵蚀导致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乌当盆地位于我国高原地区,河流阶地上有大量的砾石沉积。在乌当盆地渔洞河某阶地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在该阶地形成时期盆地溶洞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研究河流阶地的砾石可知(     
A.砾石排列方向不能指示古河流流向B.阶地上砾石大小与河流流速无关
C.砾石沉积固结易形成页岩D.大量的棱角状砾石是近距离搬运沉积导致
2.渔洞河该阶地形成时的气候特点是(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2021-04-03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湖南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2021-03-03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热点40 冰期与间冰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4 . 气候的冷暖变化可以影响海岸的变迁。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反之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下图为全新世以来福建省局部地区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的特征是
A.逐渐变暖B.逐渐变冷
C.先变暖后变冷D.先变冷后变暖
2.图中四地中,在中全新世时期海拔最高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介绍了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2017年,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地表年平均气温接近20世纪初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b____;c____;d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
2021-08-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6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纪。下左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下右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2019-04-08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6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1.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B.气候变暖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B.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C.高山雪线下降D.大陆海岸线变短
2021-1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精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2.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A.气温较高B.降水偏少C.海平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
2020-11-28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考向17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9 .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下图为“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气候变化属于
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C.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D.工业文明时期的气候变化
2.关于图中②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为末次间冰期B.②处为现代冰期
C.②处冰川由低纬向高纬,由平原向高山推进D.②处气候变冷
2018-05-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热点40 冰期与间冰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10 . 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年份气温在2月份升高最为显著B.冬半年的气温将高于夏半年
C.全年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D.7-9月的降水量最少
2.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 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
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 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学霸纠错(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