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材料一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城市、铁路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1)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材料二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最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A城市(见下图)开幕。全球变暖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

(2)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世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2022-08-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美国于2021年4月22E)至23日举办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此次气候峰会以视频形式举行,美方邀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38个国家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出席会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多国领导人参与气候峰会的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2.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B.提高石油、天然气能源消费比重
C.禁止使用氟氯炷作为制冷剂D.提倡公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承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减少碳排放可使图中(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不变D.④增强
2.我国实现碳中和(     
A.需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进程应与世界各国同步
C.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D.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碳排放承担的责任

4 . 向高度依赖天然气发电的泰国,近两年朝清洁能源方向迈进,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浮动水力太阳能场,该场拥有14.4万片太阳能板,采用了太阳能和水力混合发电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泰国建造浮动水力太阳能场替代火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发电更加平稳连续C.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D.受自然环境影响小
2.据材料推测,泰国浮动水力太阳能场最可能布局在(     
A.河流上游处B.河流与湖泊交汇处C.河流水坝处D.河流入海口处
3.泰国建造的浮动水力太阳能场可带来的综合效益有(     
①投资省获利高②带来旅游业发展新契机③节省土地资源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5 .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要力争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即2030年前某一年会是碳排放的极大值,之后会下降,至2060年前实现“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合理措施是(     
A.中部地区开发风能B.东部地区发展水电
C.西北地区全面造林D.东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
2022-06-08更新 | 44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12-14题及变式题

6 .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推进耕地利用低碳转型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我国部分省(区)年均粮食产量、耕地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份中,粮食高产与减排兼顾状况最好的省份是(     
A.山东B.黑龙江C.四川D.河南
2.为降低我国耕地碳排放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用人力代替农业机械       ②禁止稻田秸秆露天焚烧
③拆除北方地区温室大棚       ④减少高碳农资施用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农业技术B.热量条件C.土壤条件D.耕地面积

7 . 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图为中、美、日、印四国C02排放占全球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中国的C02排放曲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远高于日本,其原因是中国(     
A.经济增长速度快B.GDP总量大C.能源利用效率低D.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
2022-05-27更新 | 826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高级中学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研究与销售的代表性企业,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20%:占全球市场份额9.1%,仅次于特斯拉.据此完成问题。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A.政府补贴增加B.节能环保要求提高
C.购买能力上升D.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
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主要依靠(     
A.品牌效应B.价格优势C.核心技术D.政策支持
3.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居民区日用电量明显增加的时段为:(     
A.3:00~7:00B.8:00~12:00C.14:00~~18:00D.19:00~23:00
2022-05-10更新 | 489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左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下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C.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
2.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难题是(     
A.化石燃料占比过大B.森林面积逐渐减少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D.环保意识仍较淡薄
2022-04-02更新 | 71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2030年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步下降。为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国家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能源变革和经济调整三大减排战略。下图是我国2020至2025年碳排放量变化统计图。



(1)推测2020至202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上升的原因。
(2)分别说明三大减排战略对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积极意义。
2022-03-06更新 | 840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