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绿电”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绿色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德国在2022年创下了绿电使用纪录,绿电占比已达到48%,几乎覆盖了德国一半的电力消费;下图为德国2022年某月19日06:00-21:45绿电生产结构和电力消费图,这日天气晴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德国绿电生产以(     
A.风电、光伏发电为主B.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C.水电、光伏发电为主D.水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
2.德国持续、大力推广绿电,可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A.减少碳排放B.减小电网波动C.降低能源需求D.减少能源进口
3.该日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3月C.5月D.7月
2024-01-2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2 . 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述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分析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3 . 区域碳排放总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量总量占比变化趋势情况(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四大地区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
12%11%10%10%9%9%8%
21%19%18%18%18%18%18%
26%26%28%29%32%33%34%
41%43%44%43%41%40%40%

1.表中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西部地区B.乙—中部地区C.丙—东部地区D.丁—东北地区
2.甲地区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外迁B.科技水平最高C.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水电
2024-01-09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巩固检测地理试题

4 . 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指出:2019年,大气中CO2浓度为工业化前(1750年)的148%,海洋吸收了大量的额外热量,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30多年来,我国大陆和海南岛近岸珊瑚消失了80%,实现碳中和(CO2产销平衡)是我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下图为1958~2018年全球和中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58~2018年,中国近海与全球海洋的表层水温距平变化(     
A.呈正相关B.呈负相关C.幅度差异较大D.完全一致
2.2000年以来,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变化会导致(     
A.强台风增多B.海平面下降C.鱼类资源减少D.鱼群陆续北迁
3.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①构建清洁能源体系②加快城市化进程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6-17更新 | 62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广德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四大源流之一,也是唯一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生态走廊的河流,流域上游由玉龙喀什河(简称玉河,发源于昆仑山)与喀拉喀什河(简称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两支流组成。近30年来,该流域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下图示意和田河流域玉河和喀河的降水、冰川径流、气温年代际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河流域的冰川径流呈现增加趋势,说明该区域(     
A.气候冷干化B.气候冷湿化C.气候暖干化D.气候暖湿化
2.对冰川消融产生抑制作用的有(     
①全球变暖②降水增加③保护森林和人工造林④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玉河与喀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强度不同B.发源山系不同C.地表径流速度不同D.植被分布不同
2022-01-18更新 | 14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
2.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遏制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①采用节水措施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秸秆作燃料④购买节能电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 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参与植树造林 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021-04-25更新 | 20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2020-09-16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10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减弱
C.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