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5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2019-01-30更新 | 1750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2020-09-16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14日至17日北极圈论坛大会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参与了大会举行的100多场研讨会,多国商讨北极保护、开发、利用等议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融冰加速,北极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储备和航道开发的潜在优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简述面对北极开发热潮,全球为保护北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6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
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6 .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在2009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12月7—18日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材料二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C、D二城市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请分析各自的成因。
(2)简述B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及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优势。
(3)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2016-11-26更新 | 4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卷

7 . 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过程,其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图示意2018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动物呼吸作用的原料B.严重削弱太阳紫外线
C.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D.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中国和全球相比,碳排放中占比差异最大的是(     
A.电力和供热B.制造和建筑C.交通运输D.其他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煤使用量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采用固碳技术   ④砍伐原始森林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2-0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碳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服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2013年,国家总体减排方略持续推进,外加能耗“双控”(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强度控制)行动,受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碳强度出现明显变化。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t/万元)。



(1)概括2005-2019年我国服务业碳强度的分布特点。
(2)与北京、安徽等地相比,广西、贵州、青海等地服务业碳强度较高,指出其影响因素。
(3)从人口密度和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北京、安徽等地服务业碳强度特征变化的原因。
(4)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碳减排,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7-15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省十联考暨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和意大利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两端,“一带一路”合作是中意两国最应开展的合作之一,合作将为意大利带来巨大机遇。此次访问,中意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涉及农业、海运、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电信等众多领域。摩纳哥虽是欧洲小国,但经济发达、社会富裕。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濒临地中海。境内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属地中海气候,年均气温为16℃,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居民总数超过4万,政府多年来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和金融业发展尤为突出,并且努力同各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此外,政府没有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中国与法国在全球和平和气候变化等领域达成共识。


(1)说明中意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为意大利带来巨大机遇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说明摩纳哥经济发达、社会富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达成共识的原因。
10 . 下图为“全球变暖原因及危害联系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联系框图”推断,下列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的是(     
A.极地海陆间的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格陵兰岛的形状D.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
(2)缓解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列措施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关停高耗能产业,降低矿物能源消耗量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⑤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21-11-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评(8月)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