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我国领导人主持会晤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金砖国家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峰。表为金砖国家首都经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首都北京莫斯科新德里比勒陀利亚巴西利亚
纬度39.55°N55.45°N28.36°N25.44°S15.46°S
经度116.24°E33.36°E77.12°E28.13°E47.55°W
1.为保证本次视频会议均在当地时间8:00~21:00举行,会晤开幕最宜选择在北京时间(     
A.11:00B.14:00C.17:00D.20:00
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金砖国家应(     
A.控制人口数量B.减少碳汇量C.鼓励碳排放交易D.降低能源消耗
2023-05-07更新 | 1156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过程,其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图示意2018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动物呼吸作用的原料B.严重削弱太阳紫外线
C.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D.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中国和全球相比,碳排放中占比差异最大的是(     
A.电力和供热B.制造和建筑C.交通运输D.其他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煤使用量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采用固碳技术   ④砍伐原始森林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2-0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了(     
A.A减小B.B减小C.C增大D.D增大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③对农业没有影响
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工业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印刷B.电子C.钢铁D.纺织

4 .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1936~2015年山岳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植被被大量破坏,导致生物种群减少B.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导致酸雨频率提高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人类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淡水资源短缺
2.中学生们对此问题可做出的贡献是(     
A.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规划和建设防波堤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尽可能乘坐公交车
2021-09-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B.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C.发展灌溉,把沙漠变良田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有利于实现个人碳中和的消费方式是(     
A.少开车、多步行B.多吃反季节蔬菜C.追求室内恒温恒湿D.增加洗衣频次
3.下列会成为可持续发展障碍的是(     
A.绿色经济B.贫困问题C.循环经济D.低碳经济

6 .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 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参与植树造林 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021-04-25更新 | 20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减弱
C.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8 . 分析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C.酸雨D.臭氧层破坏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2
③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2-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读下面的资料和图,完成以下活动。

资料一:图“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资料二: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最暖的年份是在       年。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造成哪些影响       (两点即可)        
(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5)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二点)
2019-12-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2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1901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据此回答: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②植树种草
③开发可再生能源             ④禁止燃烧煤炭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