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成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CO2排放量的71%~75%,城市碳中和承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展作用显著。下表是北京(2020年)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均为2016年)基本情况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人口/万人人均GDP/万美元市域面积/km2人均碳排放(tCO2/人)单位GDP碳排放(tCO2/万美元)
北京21892.416410793.0
纽约8556.97896.081.1
伦敦8545.415724.631.2
东京13926.621554.701.4
巴黎2245.71052.422.4

1.与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相比,北京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最多B.市域面积大C.人均GDP少D.能源消耗大
2.作为城市吸收温室气体的主要工程是(     
A.发展清洁电力B.扩大绿地建设C.淘汰汽油车辆D.使用节能建筑
3.北京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快能源转型②推行交通低碳化③购买碳排放权④调整城市规划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6-04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阜阳市皖江名校联盟模拟预测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 . 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和全国的碳强度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B.全国的低碳趋势明显优于北京
C.北京较全国更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北京碳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各省市
2.为降低北京的碳排放总量,下列举措可行的有(     
①尽量拼车出行②推广使用LED灯③分散非首都职能④降低能源消耗总量⑤采用远程视频会议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2023-09-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巴黎现有89千米长的冷却管道,冷却到4℃的河水在城市地下冷却管道中流淌,带走室内多余的热量。2022年入夏以来,欧洲多国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上大范围能源短缺,许多工厂因此停电、停工。为减少碳排放,减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巴黎计划将冷却管道扩建为252千米,为此需要新建20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完成下面小题。

1.与使用空调制冷相比,冷却管道的使用对巴黎城市环境的主要意义是(     
A.减轻热岛效应B.净化河流水质C.美化城市环境D.缓解全球变暖
2.2022年夏天巴黎冷却河水最适宜使用(     
A.水能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
3.考虑新发电站特点,需要给新发电站配备(     
A.输电设施B.冷却系统C.净化系统D.储能装置
2023-08-3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6-8题及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碳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服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2013年,国家总体减排方略持续推进,外加能耗“双控”(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强度控制)行动,受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碳强度出现明显变化。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t/万元)。



(1)概括2005-2019年我国服务业碳强度的分布特点。
(2)与北京、安徽等地相比,广西、贵州、青海等地服务业碳强度较高,指出其影响因素。
(3)从人口密度和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北京、安徽等地服务业碳强度特征变化的原因。
(4)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碳减排,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7-15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省十联考暨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我国已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左图示意2017年全球分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情况,下右图示意截至2020年全球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分部门来看,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来自(     
A.燃煤发电B.建筑部门C.能源活动D.工农业生产
2.该部门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零碳燃料替代B.推动精准农业应用
C.实施建筑节能改造D.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3.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实现碳中和目前面临的特有挑战是(     
A.碳中和的技术不成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
C.碳中和的资金缺口大D.能源需求仍持续增长
2023-05-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淮南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6 .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清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我国2020年发电量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煤电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丰富B.煤炭分布范围C.煤电技术成熟D.煤电效率高
2.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今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是(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核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为使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取消煤炭燃料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购买碳排放权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7-1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6-8题及变式题

7 . 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指出:2019年,大气中CO2浓度为工业化前(1750年)的148%,海洋吸收了大量的额外热量,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30多年来,我国大陆和海南岛近岸珊瑚消失了80%,实现碳中和(CO2产销平衡)是我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下图为1958~2018年全球和中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58~2018年,中国近海与全球海洋的表层水温距平变化(     
A.呈正相关B.呈负相关C.幅度差异较大D.完全一致
2.2000年以来,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变化会导致(     
A.强台风增多B.海平面下降C.鱼类资源减少D.鱼群陆续北迁
3.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①构建清洁能源体系②加快城市化进程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6-17更新 | 62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广德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8 . 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高投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随着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提出,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珠三角地区自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以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污染避难所”。下面图中左图示意广东省地理区位,右图示意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1-2009年相比,2009-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在空间上(     
A.向珠三角集聚B.向南北集聚C.向东西集聚D.向港澳地区集聚
2.2013-201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较大且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的城市是(     
A.潮州B.茂名C.韶关D.广州
3.下列属于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产业转移③营造生态林④产业升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 .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四大源流之一,也是唯一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生态走廊的河流,流域上游由玉龙喀什河(简称玉河,发源于昆仑山)与喀拉喀什河(简称喀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两支流组成。近30年来,该流域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下图示意和田河流域玉河和喀河的降水、冰川径流、气温年代际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河流域的冰川径流呈现增加趋势,说明该区域(     
A.气候冷干化B.气候冷湿化C.气候暖干化D.气候暖湿化
2.对冰川消融产生抑制作用的有(     
①全球变暖②降水增加③保护森林和人工造林④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玉河与喀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强度不同B.发源山系不同C.地表径流速度不同D.植被分布不同
2022-01-18更新 | 14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全球变暖原因及危害联系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联系框图”推断,下列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的是(     
A.极地海陆间的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格陵兰岛的形状D.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
(2)缓解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列措施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关停高耗能产业,降低矿物能源消耗量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⑤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评(8月)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