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2020-09-16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2016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
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
4 . 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简述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分析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3)说明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碳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服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2013年,国家总体减排方略持续推进,外加能耗“双控”(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强度控制)行动,受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碳强度出现明显变化。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t/万元)。



(1)概括2005-2019年我国服务业碳强度的分布特点。
(2)与北京、安徽等地相比,广西、贵州、青海等地服务业碳强度较高,指出其影响因素。
(3)从人口密度和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北京、安徽等地服务业碳强度特征变化的原因。
(4)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碳减排,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7-15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省十联考暨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

6 . 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过程,其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图示意2018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动物呼吸作用的原料B.严重削弱太阳紫外线
C.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D.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中国和全球相比,碳排放中占比差异最大的是(     
A.电力和供热B.制造和建筑C.交通运输D.其他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煤使用量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采用固碳技术   ④砍伐原始森林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2-0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全球变暖原因及危害联系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联系框图”推断,下列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小的是(     
A.极地海陆间的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格陵兰岛的形状D.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
(2)缓解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下列措施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关停高耗能产业,降低矿物能源消耗量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⑤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评(8月)地理试题

8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减弱
C.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9 . 读下面的资料和图,完成以下活动。

资料一:图“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资料二: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最暖的年份是在       年。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造成哪些影响       (两点即可)        
(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5)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二点)
2019-12-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分析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C.酸雨D.臭氧层破坏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2
③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2-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