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海岛远离陆地,需要乘船前往),其附近海域生产的南日海带、南日紫菜、南日鲍等,因水质优、接近野生而饮誉天下。2018年底,南日岛海洋牧场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2929日,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合同在南日岛成功签约,对助力碳中和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海洋牧场旨在通过在一定的海域范围内建造人工渔礁、人工海藻场等设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再投放人工培育的海洋生物幼苗,使其以自然环境中的食物为饵料生长,从而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增长。下图示意东海及其邻近海区冬季海流流系(夏季东海沿岸流流向与冬季相反)。



(1)简述南日岛附近海域水质优的原因。
(2)从碳循环角度,说明南日岛海洋牧场固碳除碳的原理。
(3)以南日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例,阐述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2023-07-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圈穿过的北冰洋沿岸国家有哪些?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由于海冰融化,北冰洋冰盖将会首先在夏季消失,对北冰洋的环境影响巨大。为防止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的途径有哪些?
(3)最靠近北极圈的岛国是冰岛,若该国家为低气压中心,与大陆气压不同,可判断北半球此时为____季,理由是____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冻圈是地球系统中水体处于冻结状态的负温圈层,主要分布在地球两极和部分高山地区,是体现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明显的证据。它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供给、水文和生态调节等各种惠益,也带来雪崩、泥石流等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冰冻圈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自然系统,也将对全球的人文、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图是1979—2019年北极海冰和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图。



(1)地球各圈层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关系。说出与冰冻圈联系密切的圈层名称。
(2)分析地球北极、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特点。
(3)冰冻圈范围变化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造成的。分析其形成机制。
(4)为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倡议实施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2022-07-10更新 | 49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该指数广泛用于定性和定量反映植被覆盖度及其生长活力,指数越高,反映植被长势越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植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明显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全球的绿化面积增加了将近745万平方公里,我国增加的绿化面积大约是全球增加面积的25%。随着全球植被覆盖率的改变,也对全球气候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21年植物生长季(5-9月)我国植被长势总体偏好,全国年平均NDVI为0.469,创2000年以来历史新高。2021年7月河南省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9月江西省以晴热为主。图为我国5-9月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图。


中国5月-9月平均NDVI变化图


(1)基于全国植被归一化指数,推测2021年生长季河南省和江西省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对比分析2000-2021年生长季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区与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植被归一化指数提高的主要驱动力。
(3)分析全球植被归一化指数提升对全球气候变化速度放缓的反馈机制。
2022-06-17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考前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拉萨、林芝、日喀则所在的“一江两河”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研究其最重要的谷物--青稞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1)从气候角度分析拉萨的青稞单产比林芝和日喀则高的原因。
(2)近五十年来,拉萨青稞对于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中,总体对气温的敏感度大于光照,试分析其原因
(3)近五十年来,拉萨气温总体升高,青稞单产表现为先升后降。试分析拉萨气温升高导致青稞单产下降的原因。
(4)针对拉萨气候要素的变化,西藏该如何规避气象灾害,保障粮食安全?
2021-12-28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三轮冲刺卷19-【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等成为“热词”,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4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利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下图示意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


(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阐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
(2)说明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推测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
2021-12-26更新 | 1227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



(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
(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1-09-15更新 | 161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返校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