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七次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数量为14.1178亿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了0.48人。数据公布之后,我国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平均增长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图
1.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A.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B.年均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
C.人口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全国家庭户数有所减少
2.影响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家庭户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流动频繁②住房条件改善③人均寿命延长④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我国实施一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基于(     
①改善人口年龄结构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③保持人力资源优势④减缓城乡人口流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其中,浙江人口增加了约1014万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下表为浙江省主要城市第六次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量(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量(万人)增量(万人)
杭州市1193.6870.04323.56
温州市957.29912.2145.08
宁波市940.45760.57179.88
金华市705.07536.16168.91

1.2010-2020年,浙江省人口增长速度快,其可能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净迁移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D.人口死亡率高
2.2010-2020年,宁波市人口增量明显高于温州市,说明近年来该市(     
A.交通便利,物流发达B.大量接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
2021-11-01更新 | 724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2000-2010年,湖南省人口迁入量维持低速增长,但在流出量快速增加的拉动下,人口净流出持续增强,2000-2010年湖南省省际净流出人口650.4万,省内人口流动613.7万,下左图为2000年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统计图,下右图为湖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湖南省2000-2010年(     
A.人口总数减少量大B.出生率不断上升C.人口性别比失调D.劳动力人口增加
2.针对上述的人口状况,未来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省内人口流动B.鼓励人口向省外迁移
C.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D.加强公共服务业发展
2021-10-2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影响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大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
(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4)简述“雁南飞”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10-03更新 | 46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     
迁出国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数量30.326.722.218.014.4
迁入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
数量110.021.117.313.68.3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B.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
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
2021-09-28更新 | 53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底)月考地理试题

6 . 下表为202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及三大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全国
人口增长幅度(%)3.4-1.74.52.64.2
三大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213.24.68.211.9
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0
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
1.甲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为负值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生育政策B.就业机会少C.生态环境恶劣D.人口数量少
2.乙、丙、丁三地中,(     
A.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丙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矿产资源制约丁地的发展D.丙丁两地向乙地流入人口多
3.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三大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增长率B.经济发展水平C.运输网密度D.城市分布状况
2021-09-23更新 | 70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图为2016—2020年广州户籍人口统计示意图,2020年广州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4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推断该时段内(     
A.广州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2019年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C.户籍人口增加量以迁入人口为主
D.户籍人口增加量以新生人口为主
2.广州户籍人口增加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化速度加快B.城市的等级提高
C.劳动力就业紧张D.老龄化程度减轻

8 . 港剧,又名“江淮戏”,清朝中叶主要在江淮之间的苏北平原传播并发展,20世纪中叶,随着苏北人迁移至上海和苏南,淮剧迎来向江南大发展的时期。图为19~20世纪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淮剧发展初期在江淮之间得以扩散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气候温暖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深厚肥沃D.河网稠密交错
2.文化大规模扩散常发生于灾变事件后,导致苏北农民离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旱涝B.泥石流C.风暴潮D.台风
3.近代以来,导致淮剧文化向江南迅速扩散并最终在上海形成新的文化中心的根本原因(     
A.自然灾害少B.临近苏北C.交通便利D.经济发达
2021-09-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9 . 小刚3岁时,爸爸就从贵州农村到了深圳工作,妈妈和他留守老家。但每年小刚都可以去深圳爸爸那里度假。2005年,妈妈去深圳工作,小刚也去深圳上初中,201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大学期间,小刚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2018年,小刚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小刚的经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到深圳上初中B.小学去深圳度假C.到上海上大学D.回到家乡创业
2.吸引小刚爸爸去深圳工作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经济B.政策C.灾害D.宗教
3.吸引小刚回家创业的原因,最可能是(     
A.家乡情节B.住房条件好C.交通发达D.就业机会多
2021-09-05更新 | 18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地理试题

10 . 近年来,中国超大城市凸显的居住--就业空间错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是指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在空间上的过度分离现象。不同行业的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不同户籍属性就业人口和就业岗位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情况,图中使用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数据的汇总。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判断图中的甲、乙、丙线分别表示(     
A.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
B.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
C.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
D.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
2.总体上,中国超大城市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现象严重,相比于常住外来人口(     
A.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就业空间错位要更高
B.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更加集中在城市近郊区
C.常住户籍人口居住更分散,往往在远郊区过度集聚
D.常住户籍人口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进入门槛
3.推测下列行业中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程度较高的行业有(     
①教育
②制造业
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④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⑤金融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