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某校中学生到东北地区进行研学旅行。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交通发展情况调研

材料一:2023年初以来,中俄贸易往来持续升温,经远东口岸陆路贸易通道甚至陷入拥堵,为此,俄方适时延长口岸开放时间,以缓解物流压力。20235月,为了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海关总署决定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海参崴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之一)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大量“北货”由吉林省绥芬河、珲春经海参崴港中转,“南运”至浙江省舟山等口岸。

(1)左图所示区域(     
A.南北走向铁路主要沿河谷修建B.自然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C.三国交界,位置优越,开发强度大D.东部沿岸暖流流经,气候增温增湿

(2)说明海参崴港口的开放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任务二:抚远特色产业调研

蔓越莓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及气候条件,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凉爽湿润地带的酸性泥炭土壤中,一般在春季开花,秋季收获(果实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着色),冬季休眠,不耐霜冻。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我国目前销售的蔓越莓几乎依靠进口。

黑龙江抚远市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优良,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规模化种植蔓越莓的基地,被称之为“东方的蔓越莓之都”。

(3)东北平原典型的土壤为____,其颜色主要由____层决定。
(4)据材料,评价抚远市种植蔓越莓的气候区位的优劣条件。
(5)春耕时节,新型无人插秧机按照既定路线由机库驶出,在东北三江平原田间精准作业,插出笔直的秧苗。无人插秧机按照既定路线由机库驶出、进行精准作业主要使用到的两项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C.数字地球遥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任务三:东北边境城市人口数据调研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重镇,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然而90年代以来,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体制优势也不复存在。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东北这些边境城市的人口都不是很密集,大街上经常能看到当地的老年人在大街上下棋打牌,青年人多是游客。通过查阅数据发现,东北三省人口2020年比2010年净减少数量合计达到1100万人,其中县域成为人口流失的主要区域,从“闯关东”到“飞海南”,东北人口从集聚到流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东北三省县城发展和振兴,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刻不容缓。

(6)胡焕庸线两端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黑河、腾冲B.漠河、腾冲C.黑河西双版纳D.漠河西双版纳

(7)推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减少最明显的年龄段多分布(     
A.0~15岁B.20~35岁C.45~60岁D.65~80岁

(8)作图:202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在下列坐标图中用直线绘出这两条均值线。
(9)作图:2021年末黑龙江城镇化率为65.7%,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为0.1%。在下列坐标图中用一个黑点标出黑龙江这两项数值。

(10)分析东北青壮年人口较少的原因。
(11)任写一条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带来的影响____
2023-12-2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长江上、中、下游已形成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地区三大核心区,其发展各具特色。

材料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到2025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6000亿元。武汉正从传统的“钢城”向“光城”转型升级。

材料三:图1为长江经济带略图,2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简图。

材料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与京津冀地区相比,长江经济带最突出的优势是(     
A.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B.能源充足,矿产丰富
C.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D.政策支持,优先发展

(2)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D.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3)长江中游城市群(     
A.位于东部沿海地区B.跨鄂、湘、皖三省
C.长江干流贯通东西D.京沪铁路连接南北

(4)甲、乙两处沙洲的成因不同。甲沙洲处河道变宽,流速减缓,____而成;乙沙洲是丰水期或洪水期,主流____形成新河道,原来的凸岸滩地变成江心洲。
(5)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这体现了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贵州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6)长江内河航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运量____、成本____、能耗小等优势(     
A.小低B.大高C.大低D.小高

(7)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上海、武汉、____三大航运中心的核心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腹地开发(     
A.南京B.重庆C.成都D.苏州

(8)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____经济带,是我国____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A.横向生态B.内河社会C.横向社会D.内河生态

(9)结合材料1、2、3,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
2023-12-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3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内部有活跃的人员流、货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等,联系十分紧密。下图来自一位地理学者的研究。下面为长三角城市最大联系方向(甲)及城市间联系强度TOP30(乙)图。

材料二:苏州是上海大都市圈骨干城市。根据规划将建设与上海联动共生的功能性枢纽城市。全市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创新集群。2022年末常住人口1291.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12%

(1)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上海,副中心是________
(2)不少人在双休日会坐高铁或自驾到附近城市游玩。从图中城市间的联系推断,上海市民出游人数特别多的是(     
A.苏州、嘉兴、无锡、杭州B.扬州、无锡、舟山、绍兴
C.苏州、常州、南通、镇江D.扬州、宁波、无锡、南京
(3)图中,苏州的“最大联系方向”为上海,而非本省的省会,最合理的解释是苏州与上海(     
A.语言习俗相近B.地形环境相同C.空间位置邻近D.经济水平相当
(4)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高档时装业B.电子装配业C.高端制造业D.现代服务业
(5)上海属于我国四大经济区中的____地区,经济发达,带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迁往安徽的方案主要看中当地的____条件。
(6)分析苏州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7)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     
A.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B.促进各城市级别提高
C.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D.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
(8)城镇化建设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带来的利益主要是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如:____
(9)南京城市等级高,提供职能种类____(多或少),门槛人口____(多或少)。
(10)城镇化促进人口向____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____
2023-12-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合格考)期中考试试卷
4 .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我国明清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南洋”在明、清时期指的是如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下南洋”的洪流时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S城(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人口约56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图1 “下南洋”示意图

图2 1965~2020新加坡人口增长示意图                                 图3 新加坡2020人口金字塔

(1)阅读图1,按人口迁移的空间特征划分,“下南洋”属于____(选填: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主要的人口迁出省级行政区是____(选填:A.山西省B.福建省)
(2)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洋”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B.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拉力。
C.西方殖民者统治“南洋”地区急需劳工,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D.清末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是“下南洋”过程中的推力。

(3)阅读图1,以越南为例,简述“南洋”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
分布特点:____
影响因素:____
原因:____
(4)阅读图2,1965年时新加坡处于人口发展模式中的哪一时期?(     
A.工业化之前B.工业化初期C.工业化中后期D.后工业化时期

(5)1988~1990年新加坡出现了短暂的生育高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下南洋”进入洪流时期,育龄女性增多。
B.医疗技术快速成熟,婴儿夭折率降低。
C.“重男轻女”的价值观盛行,带动生育。
D.国家政策调控,鼓励部分育龄夫妇生育。

(6)2005~2010年期间,新加坡的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但这段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快速增长,推测原因是____
(7)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虑,促使新加坡人口密度较东南亚其他地区高的因素是________,制约新加坡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的因素是____
(8)依据图3,分析现在新加坡出现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9)下列四幅景观表示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是(     
A.风塔B.洞穴屋C.高跷屋D.地坑院
2023-12-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中学东校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素质评估地理试卷(合格考)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地处南半球的中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及西风漂流的影响,属于气候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下图为新西兰地形图。

材料二:下图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1959—2019年人口对比图(单位:千万人)。

材料三: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下表为太平洋某岛国2021年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25万35万

(1)若a、b、c、d代表某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B.bC.cD.d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岛国人口数25万代表(     
A.人口合理容量B.人口最大容量C.人口临界容量D.人口延续容量

(3)1959—2019年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中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是____,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
(4)新西兰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试分析其原因。
(5)依据短板理论,分析新西兰环境承载力小的自然原因。
2023-12-23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吴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6 .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一些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的观点是:我国陆地国土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这种自然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胡焕庸线的稳定性。这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明显改变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盛和的观点是: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西北半壁有望迎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提升经济与人口集聚能力,从而高质量突破胡焕庸线。

(1)西北内陆地区总体人口稀少,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为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高科技水平B.大规模建设新兴城市
C.扩大耕地面积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4)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A:____、B:____
(5)限制我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是____
(6)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7)任选其中一位学者,概括其观点的地理要素。
2023-12-2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7 . 卡塔尔,一个位于波斯湾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国家,在2022年举行了卡塔尔世界杯吸引了众多球迷前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仅11521km21939年人口约4万。之后在该国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油田,采矿、能源工业迅速崛起,并带动了建筑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至2020年,其常住人口数量为288.11万人,老年人口、少年儿童人口占比小。右图示意2020年卡塔尔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材料二: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


(1)卡塔尔常住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供给过B.性别比严重失衡C.出生率迅速下降D.老龄化特征明显
(2)导致卡塔尔常住人口远超过国籍公民的主要原因是(     
A.移民政策鼓励B.国际赛事举办C.出生人口极少D.油气资源开采
(3)为应对当今的人口问题,卡塔尔应该(     
A.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B.限制中低端劳动力迁入
C.遣返现在国内外籍人员D.规划外籍人员活动区域
(4)2020年,卡塔尔人口密度约为____
(5)1939年至2020年间,卡塔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上升/下降)。
(6)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7)卡塔尔劳动力人口中男性比例特别高,请说明原因。
2023-12-2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8 . 主题:海绵之城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近年来,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下图),在减少强降水不利影响的同时,让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_____水和大气水,其中_____水是主体。_____和永久积雪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2)根据图2,说出“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变化。
(3)请从地形、气候的角度说明上海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4)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意义。
(5)上海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对重点产业用人岗位和非上海生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落户优先政策。这些举措有利于(     
A.提高农业用地效益B.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C.改善人口年龄结构D.引进廉价的劳动力
(6)“沪漂”特指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非本地人。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42.1%。说明上海市吸引外省市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023-1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泾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9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所以我国尤为关注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
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
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
(1)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为________
(3)引起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
(4)限制上图中甲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从其限制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甲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
(5)根据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说出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为____,并分析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流出地带来的影响____
2023-12-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等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0 .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以“闯关东”历时最长,迁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关东”指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闯关东”以山东人为主、河北及河南人次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地狭人稠,加上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人民迫于生计,流入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垦殖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日俄加强对东北的侵略。清政府放弃封禁,利用人口优势,改以保卫边疆的移民戍边政策。不仅沿途给予交通食宿帮助,迁入东北还分配土地和农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国内、国际)人口迁移。
(2)结合材料,列举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
(3)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4)分析“闯关东”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3-12-20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