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下列各题。

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8-10-23更新 | 2680次组卷 | 17卷引用: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耕地与粮食安全

2 . 城市人口覆盖率为机场地面交通不同时间圈覆盖人口与城市总人口的比率,用以综合反映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便利性。以2019年12月15日上午10点的路况为例,对北京“一市两场”(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地面交通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同等时间内两种模式(驾车出行模式和公共交通模式)下覆盖人口累积曲线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兴机场公共交通人口覆盖累积曲线整体在首都机场曲线下方的主要原因(     
A.首都机场公共交通辐射能力整体更强B.大兴机场附近打工者多,经济能力差
C.大兴机场离市区较远,没有公共交通线相连D.首都机场出行航班更多
2.读左图(驾车出行模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大兴机场为新建机场,服务效率更高B.大兴机场对北京市域整体服务效率更低
C.首都机场修建时间更早,服务设施更全D.耗时4小时驾车出行就能抵达首都机场
3.同等时间北京两机场内公共交通出行辐射人口均远小于驾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原因(     
A.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低于汽车B.公共交通模式运输效率更高
C.驾车出行遭受拥堵概率大D.驾车出行连续性强,减少中间换乘时间
2021-04-21更新 | 1254次组卷 | 11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第二册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3 . 云巴是由车载电能驱动、无人驾驶、低噪音的短途和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平均速度不超过25Km/小时2021年4月,我国首条“云巴”在重庆投入试运营。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大、中城市的下列区间,最适宜布局“云巴”的是(     
A.市中心--远郊B.居住区--机场C.工业区--商业中心D.居住区--医院、学校
2.“云巴”在中、大城市投入运营有利于(     
①提升城市交通出行效率②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③促进城市各功能区形成④完善城际之间人口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11-05更新 | 826次组卷 | 10卷引用: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 .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中心,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2.“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2019-09-14更新 | 1663次组卷 | 47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高1地理 必修2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B卷

5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图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相互作用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城镇化进程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乡村人口数量B.城镇土地面积C.城镇人口比重D.产业发展规模
2.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是(     
A.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B.继续扩大城镇土地规模
C.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D.严格控制城镇人口增长
2024-01-15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气候适应型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应对暴雨、雷电、强风、雾霾、高温、干旱、尘沙、霜冻、积雪、冰雹等恶劣气候,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的城市。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文,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案可行的是(     
A.新疆库尔勒一森林城市B.辽宁大连一红树林城市
C.湖北武汉—海绵城市D.四川广元—光伏城市
2.城市建筑应对高温的可行措施有(     
①墙面涂成深色②墙面粘贴保温层
③建设通风廊道④进行立体绿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气候适应型城市应对恶劣气候的措施有(     
①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②建立防灾减灾智慧管理平台
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④创建多渠道投融资模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 . 建设用地爬坡是指通过平整和梯化改造坡地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坡度大的地区发展。下图是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平均建设用地爬坡指数(指数越大表示建设用地爬坡程度越强烈)与上限坡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用地爬坡可以(     
A.降低基础设施成本B.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减少占用优质耕地
2.四条统计曲线中,表示西部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3-12-28更新 | 297次组卷 | 7卷引用: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8 .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
2019-01-30更新 | 2248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9-01-30更新 | 2215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3)城市化作业

10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城市洪峰提前的因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有(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2023-03-24更新 | 309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8届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检测:专项突破练6 人口与城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