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在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长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购房)意愿和落户(将户口迁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暂居住逐渐变为长期留居,购买住宅后变为定居,最后才会落户。不同级别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下图为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直辖市及深圳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主要因素是(     
A.房价高低B.交通通达度
C.就业机会D.环境质量
2.普通地级市长期居留意愿率高的有利影响表现在(     
A.提升城市等级B.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用地规模D.改善城市交通
3.为提高县级市落户意愿率,应该(     
A.增加县级城市数量B.多建设高层住宅
C.建设城市轨道交通D.承接产业转移量
2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TOD”城市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布局模式。公共设施及商业网点集中分布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形成生产生活功能齐全的城市片区,有效治理了“大城市病”。日本东京“TOD”城市模式发展起步早,形成了独具东京特色的“接驳错位”模式。下图示意传统“TOD”模式(a)和东京“TOD”模式(b)下的城市布局形态。

   
(1)解释“TOD”城市模式在治理“大城市病”中发挥的作用。
(2)与传统“TOD”城市模式相比,分析东京“接驳错位”模式对城市片区的影响。

3 .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各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城市化水平均有提高,但地区差异显著,下表为我国福建省和青海省城市化水平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城市化水平(%)
福建省青海省
2010年57.1044.72
2022年70.1161.43
1.与福建省相比,青海省城镇化特点是(     
A.大城市多,小城镇少B.进程快,水平低
C.大城市少,小城镇多D.进程慢,水平高
2.两个省份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地表水下渗增多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D.降低资源利用效率
2023-08-0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

4 .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变化,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纺织服装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3.现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心主干道实行“出租汽车单双日行驶制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主要是(     
A.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B.削弱出租汽车相对于公交车的竞争力
C.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体”D.提高公交系统职工工资
2023-07-25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

5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的城市就业中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由单一就业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城市地价和功能区也随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城市就业中心的演变,城市地价变化正确的是(     
①整体均价提高②中心区地价提高③边缘区地价提高④次中心区地价降低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处于就业多中心模式阶段的城市(     
A.交通拥堵状况会加剧B.次中心区多为住宅区
C.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D.居民通勤时间可能会缩短

6 . 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实现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图示意2021年北京、上海各新城常住人口的就业目的地分布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海相比,北京各新城(     
A.规划面积更小B.对中心城区的就业依赖程度较高
C.人口数量更少D.与中心城区的产业联系强度较大
2.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应侧重(     
A.均衡布局新城人口B.改善新城人居环境
C.提高新城行政等级D.培育新城优势产业
2023-07-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7卷引用:热搜题 中图版选必2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7 . 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A.产业分布均衡B.产城融合加强
C.空间结构单一D.居住功能弱化
2023-07-15更新 | 7636次组卷 | 32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

8 .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105km,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新城(卫星城),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20~30km,建成区面积1.2万km2,至此巴黎大都市区逐渐形成。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下图(左)示意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下图(右)示意1965年后大都市区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外围近郊建五座新城,主要目的是(     
A.提高巴黎的城市等级B.留出巴黎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
C.推动巴黎城乡一体化发展D.疏解巴黎中心城区的城市职能
2.提升单个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应侧重(     
A.培育新城优势产业B.均衡布局新城人口
C.大力发展农业D.改善新城人居环境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经历了乡村聚落的快速演变。19802015年各等级町村数量变化具有三个特点:村庄规模越大,村庄衰落(数量减少)得越晚;由于大规模的町村合并,小于0.5万人口规模的町村最先减少,且减少的幅度最大,但是在快速减少的过程中,村落数量有反弹的趋势;在城镇化后期,不同人口规模的町村数量都在减少。下图示意1980年町村数量空间分布及19802015年町村数量下降率。

   

(1)指出1980年日本町村数量的分布特征。
(2)分析1980—2015年日本町村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
(3)说明日本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合并町村的益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和土地是衡量区域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人口、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是衡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系列要素的综合,数值越高水平越高。

材料二下图为云南省2007-2016年人口、土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折线图。

   

(1)简述过快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资源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云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3)从人口城镇化角度,分析目前云南省实施两者协调发展的措施。
2023-06-26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