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大。左图a为苏州行政区划示意图。右图b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5-2018年下降幅度大
B.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0-2015年下降幅度大
C.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D.苏州市各地区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逐年下降
2.根据材料信息推测,以下城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最大的是(括号内为江苏省各市2021年底城市化率)(     
A.南京市(86.9%)B.淮安市(66.21%)C.苏州市(73.94%)D.连云港(62.38%)
3.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了(     
A.远郊B.近郊C.完全的农村D.完全的城市
2023-09-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2 .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是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严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在某些国家也曾出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原因是(     
A.城市户籍人口生育率上升B.农村户籍人口生育率下降
C.农村生态环境恶化D.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影响是(     
A.农村消费水平下降B.城乡发展趋向平衡
C.减缓城镇化进程D.限制农业规模化发展
3.下列国家中,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可能是(     
A.印度尼西亚B.印度C.日本D.韩国
2023-09-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2018年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以此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下图示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内差异演变(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示差异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内差异始终最大的地区为(     
A.豫西豫西南经济区B.中原城市群C.豫北经济区D.黄淮经济区
2.下列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受自身因素影响B.高水平地区对相邻地区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
C.主要受自然资源影响D.低水平地区会阻碍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2023-08-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定位考试地理试题

4 .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A.户籍制度B.土地面积C.水资源多少D.生态环境
2.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3.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迥然不同。下面为中国、印度、巴西、英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是英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与图中的发达国家相比,其他三个国家目前所处城市化阶段的表现为(     
A.逆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市空心化现象严重C.城市环境得到改善D.郊区城镇化现象普遍

6 .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县城成为我国城镇化重要载体的直接原因是(     
A.城乡间贫富差距过大B.县城产业结构简单
C.城乡人口分布不合理D.县城城镇化率较低
2.县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城区面积萎缩②城区污染加剧③教育资源紧张④经济发展停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与周边城区常存在明显的边界,造成城市景观的二元割裂。织体渗透式改造是指基于城市空间的多元特征,模糊城区与城中村的交界地带,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种改造方式。下图示意城中村的织体渗透式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中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活力匮乏②人口结构复杂③非农就业率低④公共空间不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措施与织体渗透式珹中村改造不相符的是(     
A.保留原有建筑,向外拓展空间B.扩展交通轴线,增进城乡融合
C.增设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D.引导产业进入,弱化生产边界

8 . 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高B.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2.该国该时期(     
A.工业基础雄厚B.服务业水平高C.就业机会充足D.农业生产落后
2022-08-19更新 | 7580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对世界城镇化率有着重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恶化、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有专家学者指出,未来在现有城镇化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逐步实现从“人口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的转变。下图为1986~2016年我国与美国不同时段对世界城镇化率的贡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我国(     
A.1993年城镇化水平最高B.1995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6年城镇化水平最高D.城镇化水平不断下降
2.与美国相比,图示时期内我国(     
A.城镇化动力强B.城镇化人口数量减少
C.城镇化水平高D.城镇化发展速度较慢
3.为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今后我国应(     
A.加大耕地开发力度B.增加城市建筑的高度
C.重点发展城市经济D.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

10 . 联合国人居署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布了一份《拉美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8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里,是全球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城镇化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拉丁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A.第二、三产业发达B.城镇化政策C.人口盲目迁移D.工业化的促进
2.拉丁美洲地区的城镇化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B.城镇环境得到改善C.产业结构快速成熟D.贫富分化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