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2022-06-15更新 | 16465次组卷 | 86卷引用:重难点18 农业区位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2022-08-09更新 | 8628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难点18 农业区位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新高考专用)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井冈山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网络全覆盖,农民通过开网店,直播卖货,足不出户就可将农林土特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井冈山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冈山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复杂多样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生物物种丰富④水域面积广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直播卖货让井冈山的农林土特产品不愁卖了,这主要得益于(     
A.产业产能提升B.产品工艺革新C.基础设施改善D.生产成本降低
3.井冈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商”,可进一步(     
①促进人口集聚②助力产品销售③夯实产业根基④实现增产增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0-20更新 | 481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难点18 农业区位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新高考专用)

4 . 稗在我国内地多被视为稻田伴生杂草或补充性救荒作物,但在东北农业生产中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历史上低湿地开发的最主要作物。近代以来,优质高产的水稻成为东北低湿地开发的主角。稗于作为一种谷物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沦为一种饲料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稗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低湿地开发的最主要作物,反映其突出特征是(     
A.耐寒、耐涝,生长期长B.耐旱、耐盐碱、生长期长
C.耐寒、耐涝、生长期短D.耐旱、耐盐碱、生长期短
2.近代以来水稻能够成为东北低湿地开发的主角,主要是因为(     
①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改善②东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③稗子沦为一种饲料作物④抗寒性水稻品种的引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东潍坊前阙庄村推行“云种菜”模式,即通过网上认苗、实地托管等方式,将蔬菜卖向全国。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我们每一棵苗种植前就‘名花有主’了,苗主们可以通过5G网络清晰的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我们不光销售产品,还把整个的生产过程作为一种.商品也销售出去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云种菜”模式的兴起,主要依托于(     
A.人们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提升B.农业管理能力的加强
C.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
2.“云种菜”模式显著降低了蔬菜的(     
A.种植成本B.物流成本C.营销成本D.管理成本
3.山东省推广“云种菜”模式,可以(     
A.实现贫困县全面脱贫B.加大质量监管的力度
C.减少政府资金的投入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22-03-18更新 | 1926次组卷 | 15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公斤/亩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20年,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东、黑龙江、浙江等地的10万亩海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为548.53公斤/亩。海水稻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可以让荒芜的盐碱、滩涂变为万顷良田。

材料2:2019年9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构建从种子研发、种子繁育、农机农技服务到优质稻米加工销售的全产业平台。

材料3:据袁隆平团队测算,中国至少有15亿亩盐碱地(含滩涂),其中能够进行改造的土地至少有2亿亩。我国粮食生产的红线是18亿亩耕地,2020年粮食总产量6695亿公斤。


(1)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我国开展海水稻种植的必要性。
(2)分析在铁力市开展“海水稻”寒地育种的有利条件。
(3)有专家指出,我国内陆盐碱地区和沿海滩涂有条件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无人化海水稻种植,且生产的都是绿色的海水稻米。分析专家观点的主要依据。
(4)以人地协调观,阐述我国开展海水稻种植的积极意义。
2022-01-01更新 | 1004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2022学年高三(二)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7 . 地埂也称田埂,意为田间的埂,用来分界和蓄水。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等高地埂,指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着等高线开沟、筑埂,把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其二是比降地埂,与等高线存在一定的纵向梯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等高地埂相比,比降地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拦蓄地表径流B.利于补充地下水C.减少田地的渍涝D.减少水土流失
2.比降地埂可适用于(     
A.塔里木盆地B.印度南部深黑色黏土区C.祁连山坡地D.青藏高原冻土区
8 . “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海固地区地处秦岭北部的六盘山区北麓、黄土高原西南部,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左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区图”,右图为“宁夏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9025.45310.017441.610541.421400.0
人口(万人)285.9175.14106.73114.21138.27

材料三: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西海固贫困山区的4.4万农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分期分批迁移到宁夏北部,环境相对好的闽宁镇。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中国菌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经过福建省对口支援,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生命力顽强的节水植物巨菌草,以此取代木材栽培菌(菇),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发展菌草生态循环农业。闽宁镇陆陆续续建起了一百多个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但一段时间后,闽宁镇的蘑菇出现了滞销。


材料五:地窝子,是人们早期在宁夏平原的居住方式,地窝子控制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图为地窝子景观图。



(1)宁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级市是____市,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
(2)西海固地区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其人口合理容量低的根本原因是(     
A.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B.地表千沟万壑,土壤瘠薄
C.海拔高,热量不足D.地形条件复杂,交通闭塞
(3)闽宁镇作为西海固地区居民“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其优势条件(     )(多选)
A.降水多,气候湿润B.土地资源较丰富
C.靠近黄河,有灌溉水源D.风俗习惯相近
(4)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搬迁,对西海固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经济发展B.缓解生态压力
C.增加耕地面积D.加快城市化进程
(5)分析发展菌—草—畜生态循环农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从农业区位角度,推测闽宁镇蘑菇滞销的原因。
(7)从材料、结构或样式角度,分析当地早期采用地窝子居住方式的原因。
9 . 草莓生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草莓喜温凉,适宜温度为15℃-22℃.自然条件下,草莓的主要生长周期有两个∶春季种植,一般在6-8月成熟采摘;秋季种植,一般在次年1-3月成熟采摘。草莓保鲜期短,常温下1-3天就变色、变味。

材料2∶我国J市Z村以生产草莓而闻名。该村位于J市东部,距市中心约20千米,汽车约20分钟车程。高速公路、省道、机场路横穿纵贯。

材料3∶Z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1990年开始,随着多条公路的竣工,从Z村到市区的交通方便了。在政府主导下,经过考察和论证,Z村上马了草莓项目。Z村每年选派优秀种植户外出学习,请专家讲课。随着滴灌、生物菌、立体栽培等技术的应用,Z村打出了“丰香”“甜宝”“红脸颊”等草莓新品牌。

材料4∶随着草莓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销售又成了一个难题。2008年开始,Z村举办一年一度的草莓文化节,加上平时的观光采摘,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现在,Z村的草莓60%以游客采摘的形式销售,剩下的40%大多进入J市市场,少部分草莓发往京津沪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销售。

材料5∶《Q晚报》2014年11月5日报道∶近日,J市内不少水果摊已有草莓上市,新草莓1斤30多元,价钱都要赶上牛羊肉了.《S日报》2015年1月14日报道∶眼下正是草莓集中上市的季节,但不少农户反映今年草莓价格比去年跌了三成,卖相好的才卖14块左右。专家表示,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加上天气影响,草莓量增质降,导致价格下降。


(1)读材料1,与自然条件下草莓一年采摘两次不同,Z村生产的草莓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解释可能的原因。
(2)读材料1、2及图,从中找到并推测从Z村空运草莓到上海销售的条件。
(3)读材料3、4、5,从中各提取一个影响Z村草莓发展的因素,共3个。选择其中某一个因素,说明提取的理由。
(4)读材料4,从中找到Z村草莓发展的新契机并提出发展举措。
2022-03-21更新 | 5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上海郊区农业正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园艺作物、生态作物、名特优作物与田园观光、农作体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都市农业转型,其主导因素是(     
A.资源B.技术C.市场D.劳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