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读我国1978—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78-2007年期间我国(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并呈持续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并迅速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D.第一、二、三产业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2.1978-2007年期间我国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发展阶段
C.工业化衰落阶段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3.1978-2007年期间我国的区域发展特点表现为(        )
A.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B.低水平不均衡发展状态
C.高水平均衡发展状态D.不均衡加速发展状态
2020-04-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列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        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 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      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019-1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其工业体系完善,经济发展速度快,是“金砖五国”之一,其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支撑巴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柱是丰富的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包括多家外国企业在巴西投资建厂。但近年来,巴西经济又出现了严重的下行趋势,工业出现衰落景象。

(1)试分析巴西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2)大量外国企业到巴西投资建厂对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分析巴西工业衰落的原因,并提出其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4 .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 E>1 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 E<1 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
密集型
资源
密集型
资金技术
密集型
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
2006~2010-1.102.131.35
2011~20130.880.211.31
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A.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2.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3.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
5 . 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成产协作程度表



(1)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______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徐州和南通在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_______
(3)图中I、II、II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______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
6 . 下图为“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下列关于2001年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轻、重工业都欠发达的城市B.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
C.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城市D.农工贸并重的城市
2020-02-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7 . 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表

资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上图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哪个国家的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020-04-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表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1957年2005年
煤矿(座)1407
钢铁厂(个)264
煤矿工人(万人)474
钢铁工人(万人)30约5

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
(2)上图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9 . 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述其产生的理由。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
(3)阅读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0-03-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10 .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地位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下表为四川省2000年、2018年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GDP(亿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
20003928.225.43737.618.6
20184067810.937.751.452.3
1.依据材料,四川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C.第三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2000年到2018年,四川省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第一产业效率下降,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B.第二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C.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D.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3.治蜀兴川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巩固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
B.承接东部各类企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推动实施蓉漂计划,吸纳优秀人才落户成都
D.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