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发展差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 .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3.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D.环境问题严重

3 . 读安徽省地形图(下左)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下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均高温多雨
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
③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
④从年平均气温看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关于L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
C.支流众多,水系庞杂D.L河为地上河,容易溃坝
3.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
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4 . 读两广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其比较优势在于(     
A.地形平坦,劳动力丰富B.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C.热量丰富,技术先进D.土地廉价,用工成本低
2.为推动珠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省区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西电东送B.劳务输出C.航道建设D.水土保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0·河南郑州·二模
名校

5 .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渍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
2022-11-09更新 | 19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2019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A.东部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
2.图中信息反映出(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
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
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
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
2022-11-09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2019年8月23日《每日一题》必修3—— 我国三大经济带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区内镍、铜等有色金属矿产蕴藏丰富。号称“有色金属长廊”和“风电走廊”。

材料二 下图为河西走廊及周边简图(下图)



(1)试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交通要道的原因。
(2)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如果河西走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可能造成哪些生态问题?
(3)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河西走廊号称“风电走廊”,请分析其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位于南纬18°~28°之间。被称为世界“旱极”,这里沿海洋附近的沙漠时常笼罩在一层浓厚的云雾中,这种浓雾永远徘徊在低空,却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生活在沙漠中的居民为了获得水源,“用网捕水”,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图中左面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示意图,右面为“用网捕水”景观图)


材料二: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治沙(草方格是将麦草或稻草在流动沙丘表面扎设成约1米×1米方格形状,扎设的深度约10至20厘米,露出沙面约10至20厘米,形成的网状结构)效果显著,先是地衣、蕨类站住了脚,然后是草本植物、灌木、半灌木更替生长,经年累月间,扎下草方格的沙地上长满了植被。(下图为草方格景观图)


(1)说明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旱极”的原因。
(2)分析生活在沙漠中的居民“用网捕水”的主要成因。
(3)“用网捕水”“草方格治沙”都是人类在沙漠生存的智慧,简述其中“草方格治沙”在改良沙土地中的作用过程。

9 . 有外国学者将中国的四个区域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绿色中国”优势条件的是其纬度位置
B.“金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势高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长城
D.“银色中国”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B.①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④区域能源矿产集中,农林资源丰富D.③区域气候湿润,丘陵面积最大

10 . 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国家均为世界上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关于两国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耕地都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甲国农业劳动力素质高于乙国
C.甲国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乙国D.甲国粮食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
2.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国东北地区降水量大B.甲国冬季受寒潮影响大
C.乙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D.乙国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2022-02-13更新 | 220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