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发展差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小,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馈强烈。近年受某次强降水影响,青藏高原腹地的卓乃湖湖水发生溃决外溢,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四个内陆湖水系(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卓乃湖——盐湖流域。下图为可可西里卓乃湖盐湖流域图。


材料二:下图示意1989~2019年卓乃湖——盐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情况。



(1)据材料推断卓乃湖外溢年份,并简述卓乃湖外溢前、后短期内水文特征变化。
(2)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说明图示时段库赛湖面积变化过程。
(3)若盐湖保持面积呈扩大趋势,简析其可能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023-04-3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49次组卷 | 9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贵州德江县洋山河大峡谷的溶洞中,科学家发现一枚即将“被煎熟”溏心荷包蛋,黄澄澄的“蛋黄”,中间颜色略深,周围一圈黄色最浅,逐渐和外围的“蛋清”融为一体。如左图、中图所示。右图为石笋立面图。据专家介绍,这个荷包蛋其实是被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其中石笋中心的黄色“蛋芯”部分为水中的硫化物沉淀,周围部分则主要是碳酸钙。研究表明,该景观形成后期,滴落的水质呈酸性。专家介绍这枚煎蛋,价值连城,可能是全世界的一枚古董奇宝!该溶洞的四周环绕着色彩丰富、色泽斑斓的岩层,溶洞内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奇特,呈现出石膏花海、天然水晶宫等景象,被专家称为“藏经洞”。如今,洋山河大峡谷已经开发成为旅游景区。但藏金洞中的“荷包蛋”,却因为所处位置太深,一路上危险重重,鲜有人能亲眼目睹其真容。



(1)绘制石笋纵剖面上的生长示意图。要求:结合石笋的实际生长特点,在下右图中画出曲线,来示意石笋纵剖面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生长趋势。(在下左图现有石笋基础上,画出未来石笋纵剖面图)

(2)简要说明溶洞中“荷包蛋”石笋的形成过程。
(3)请结合喀斯特地貌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耕地“非粮化”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部分地区出现了“非粮化”倾向,各地耕地“非粮化”的类型、程度存在差异。

材料二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岩溶槽谷地貌发育成熟,耕地资源少、质量差,农业发展限制因素多,并且生态恢复措施较多,“非粮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34.82%,“非粮化”问题较为突出。

材料三铜仁市万山区“非粮化”耕地类型面积(hm2)

类型耕地可调整地类总计(hm2)
水田旱地水浇地林地园地其他
未耕种842.551924.092.002768.64
种植非粮食作物89.38316.8379.05485.29
工程退耕1435.26435.7769.891940.92

(1)从内外力角度,分析该地区岩溶地貌发育过程。
(2)依据材料,指出万山区近年来“非粮化”耕地类型中比重最大的一类,并说明原因。
(3)指出万山区岩溶槽谷谷底、谷坡、谷顶“非粮化”耕地类型。
2023-03-08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资源型城市一般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合理的是(     
A.将资源开采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2023-02-08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储备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需平街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人口都经历了由扩张到收缩的变化过程,均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乡村空心化严重、人居环境破败等现象。自1990年以来,明尼苏达州通过“村村合作”“城乡互联”等策略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旅游、定居。下列两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趋势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乡村发展历程。




(1)简述人口流失给我国东北地区乡村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分析1960~1990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人口迅速外流的原因。
(3)说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2-10-29更新 | 949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2.5 产业活动(练习)-冲刺2023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
2022·贵州贵阳·模拟预测

7 . 图a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b所示区域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肥力
2.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3.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A.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B.严禁人为活动,植被自然恢复
C.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D.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
2022-06-19更新 | 2286次组卷 | 13卷引用:1.6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021-06-11更新 | 8037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15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通用)

9 . 区域碳排放总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量总量占比变化趋势情况(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四大地区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
12%11%10%10%9%9%8%
21%19%18%18%18%18%18%
26%26%28%29%32%33%34%
41%43%44%43%41%40%40%

1.表中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西部地区B.乙—中部地区C.丙—东部地区D.丁—东北地区
2.甲地区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外迁B.科技水平最高C.产业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水电
2024-01-09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百校调研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10 . 城市群发展指数差异度代表在一个城市群中各城市发展的差异程度,差异度越小代表城市群中各城市发展的差异越小,城市群发展越协调。如表为中国三大城市群各项指数的差异度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年份综合发展指数差异度经济发展指数差异度社会发展指数差异度环境发展指数差异度
京津冀
城市群
20050.380.620.430.29
20100.330.620.260.22
20150.440.740.520.27
均值0.380.660.400.26
长三角
城市群
20050.150.450.180.08
20100.150.350.250.09
20150.150.360.220.09
均值0.150.390.220.09
珠三角
城市群
20050.510.900.530.25
20100.360.570.450.16
20150.370.660.520.17
均值0.410.710.500.19
1.三大城市群相比(     
A.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差异度有扩大趋势
B.长三角城市群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差异度持续减小
C.珠三角城市群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差异度持续减小
D.综合发展的协调性长三角城市群最好,珠三角城市群向好
2.促进城市群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①促进经济要素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互补②重点提升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
③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定位④共同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区域协同治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10-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第1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4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B卷 关键能力全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