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以淤积为主B.先淤积,后侵蚀
C.一直以侵蚀为主D.先侵蚀,后淤积
2.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
A.年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大
C.年蒸发量减少D.植被覆盖率提高
2020-04-24更新 | 991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位于腾格里沙漠的甲地荒漠化面积有扩大趋势,其人为原因可能是
①气候变干②降水减少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垦殖
A.①⑦B.③④C.①③D.②④
2.图中乙地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使得当地
①农业减产   ②洪涝加剧   ③地震频发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引黄灌溉农业区,近年该地区的农田灌溉退水汇入丙湖(乌梁素海),使其出现污染加重的趋势,下列治理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发展农业生产B.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
C.加大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D.污水达标排放,控制入湖废水最

3 .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花园口站年径流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和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和输沙量都减小
C.年径流量先减后增,输沙量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2.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D.上游修建水库
3.该变化可能导致下游(  )
A.三角洲增长减慢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
C.洪涝灾害加重D.土地荒漠化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这种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勺状沟壑”。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类型示意图”。


材料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以滞洪拦沙和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


(1)在黄土高原,溯源侵蚀普遍存在,指出其在勺沟的发生位置,并说明勺沟发育的过程。
(2)简述淤地坝对减轻沟谷侵蚀的发生机制。
2023-09-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表层解冻土壤是受侵蚀的主要物质。下面左图为某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前期(3月16日—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     
①前期昼夜温差大 ②后期融水少 ③前期土壤解冻少 ④后期土壤冻结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缓地表径流速度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D.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6 .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 .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甲乙丙等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演变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黄土高原,切沟向塬面溯源侵蚀会导致宝贵的塬面缩小、破碎。某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其边缘发生较为严重的沟头(沟道的源头,接近塬面和坡面的转折部位)溯源侵蚀。该地沟头溯源侵蚀主要包括流水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三类。流水冲刷型与一般河流的溯源侵蚀原理相似。陷穴诱发型是降雨入渗发育的陷穴,经过多年浸泡、扩大并贯通,从而导致土体坍塌的类型。裂缝诱发型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相关。水土保持专家提出,运用工程措施构筑“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以保障塬面安全。下图示意陷穴诱发型和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对比。



(1)分析该地区流水冲刷型沟头溯源侵蚀能力较强的原因。
(2)根据陷穴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推测黄土的特征。
(3)根据裂缝的走向,说明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
(4)简述“塬面十切沟”双重防线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2021-12-23更新 | 75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中西部,六盘山北麓。“干沙滩上花不开,想喊云彩落下来,喊了一年又一年,喊得哟,日日落尘埃”是固原地区环境的真实写照。十年九旱、地力差、产粮难,让适宜旱地种植的马铃薯成为过去当地人的“救命蛋”。马铃薯喜低温、喜光、喜肥、喜疏松土质、耐旱、适应性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格。近年来,固原地区加大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使过去的“救命蛋”成了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蛋”。下表为固原地区基本气候资料统计表(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下图为固原市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气温(℃)-8.1-4.91.08.213.417.018.917.812.86.6-0.3-6.0
平均降水量(mm)3.04.011.824.943.861.888.8102.256.129.77.02.7
平均风速(m/s)2.52.83.13.33.22.72.62.72.42.52.62.6


(1)分析固原地区“日日落尘埃”的主要季节和原因。
(2)说出固原地区过去把马铃薯作为“救命蛋”的主要原因。
(3)说明图中铁路线在固原地区脱贫致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人口数量为247.1万人(2020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多地少,石漠化面积为269km2。近年来,当地发展金刺梨、皇竹草等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帮助群众逐步脱贫致富。皇竹草生命力旺盛,除了能够作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外,还是纸浆、食用菌包等的原材料,对石漠化山区保持水土很有帮助。下图为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地区石漠化示意图。



(1)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安顺市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3)说明安顺市采取种植金刺梨、皇竹草治理石漠化的积极影响。
2022-01-27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