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150次组卷 | 94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20-07-08更新 | 13470次组卷 | 77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
1253.0无明显洪峰
2480.3无明显洪峰
35100.1无明显洪峰
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2018-06-09更新 | 10270次组卷 | 4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某流域自然坡面上进行试验,选取了草地、沙棘(落叶灌木)、油松(常绿乔木)、油松沙棘混交林为代表性的4种植被覆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根系分布深度油松>沙棘>草地。下图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试验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对应的三种植被分别是(     
A.Ⅰ—草地Ⅱ—沙棘Ⅲ—油松B.Ⅰ—草地Ⅱ—油松Ⅲ—沙棘
C.Ⅰ—沙棘Ⅱ—草地Ⅲ—油松D.Ⅰ—油松Ⅱ—沙棘Ⅲ—草地
2.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是(     
A.草地B.沙棘C.油松D.油松沙棘混交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了我国北方内陆某区域等高线和目前的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图示区域原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造林主要选用的树种为(     
A.耐旱的常绿阔叶林B.耐涝的热带雨林
C.耐旱的落叶阔叶林D.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
2.在相同养护条件下,AB线附近树木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D线附近,主要是由于AB线附近(     
A.蒸发弱,土壤含水量高B.光照强烈,植物光合作用充分
C.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D.径流汇集,土壤、水分条件优越
3.调查发现,在E处植树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E处(     
A.降水少,土壤比较干燥B.地势陡峭,坡度大
C.位于迎风坡,水土流失严重D.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
23-24高三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名校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甘肃、陕西两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34°38N-38°47N104°29E-110°22E)选定南小河沟、罗玉沟、羊圈沟、纸坊沟、六道沟、龙滩沟等小流域进行研究,流域内年均降水量300550mm,沟壑纵横,土壤黏性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图示意选定小流域的林灌草组成结构。


(1)分别指出水分条件最好与最差的流域,并简述理由。
(2)分析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初期采取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3)有人认为,在当地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工草地和灌木为主的植被恢复策略。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3-12-18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7 .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河道摆动频繁。1957年三门峡水库建成,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及三门峡大坝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全年河流水量丰沛B.泥沙堆积,河床抬高
C.下游大坝阻挡,排水不畅D.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三门峡水库如果大量蓄水可能使黄河小北干流(     
①土壤盐碱化②洪涝加重③流速加快④凌汛减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24高三下·甘肃白银·阶段练习

8 . 土壤有机碳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流失载体,其从农田到水体的迁移受土壤侵蚀过程影响。土壤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较多因素影响。广西红壤区典型的水源地——那辣小流域的甘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严重。下图示意2021426日至1016日该流域不同降雨事件影响下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的时空变化(即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最小值出现在甘蔗的(     
A.苗期B.伸长期C.分蘖期D.成熟期
2.甘蔗区泥沙有机碳浓度在苗期高于其他生长期的原因是(     
A.降水频率高B.植被覆盖度高
C.土壤重量大D.人类活动干扰
3.为了降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的流失,该流域需要(     
①降低土壤重量②提高植被覆盖率③加快河流流速④调控甘蔗生长期施肥的时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02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地理(黑龙江、吉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9 .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有冲—切沟系统(左图),也有勺状沟,其呈勺状,头大、身宽、尾细,与其他沟谷没有明显的汇流关系,沟尾逐渐变细并消失于坡面(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勺状沟壑,切沟(     
A.形态上大下小B.深度上深下浅C.下蚀作用较弱D.泥沙搬运能力较强
2.勺状沟壑未能发育成冲-切沟,可能是(     
A.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短,黄土下渗弱B.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黄土下渗强
C.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黄土下渗强D.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黄土下渗强
2023-08-08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弃渣弃石,并多以排土场形式大量堆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重建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当地普遍采取撒播乡土植物草籽,砖砌枢格护坡,并辅以人工灌水的修复模式。


分析当地选择撒播乡土植物草籽的原因,并简述该修复模式不同修复措施的作用。
2022-03-30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五)文综试卷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